清议指古代乡里、学校对时政的批评而发展形成的社会舆论。属于现代中国学生运动史的先身之一。东汉末年,强宗豪族及官吏、名士、太学生,以风谣和品题的形式,臧否人物,褒奖同类,攻讦宦官,讥议时政,品核公卿,其言论被称为“乡里之音”、“学中之语”、“时人之论”,又称“公议”,以郭林宗、许劭、贾彪为代表,“并与李膺、陈蕃、王畅更相褒重”,是以“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例如冀州名士崔烈“因傅母入钱五百万,得为司徒”,于是声誉大减。
韦著字休明,东汉右扶风平陵人。韦豹之子。韦著年少时以研究易经和诗经知名。州郡和大将军梁冀先后征辟他,韦著都不接受任命。延熹二年,汉桓帝亲自用公车征召他,结果韦著刚来到霸陵就称病不去洛阳,并且前往云阳山采药。结果有官员请求处罚韦著,汉桓帝选择赦免他,并再次下诏京兆尹要求其敦促韦著出来做官,韦著还是不愿出仕。汉灵帝即位,中常侍曹节等人发动政变铲除陈蕃、窦武后,鉴于士人痛恨宦官,曹节想靠提拔贤人来洗刷恶名,于是上奏汉灵帝要求直接派人去韦著家任命他为东海国太守。韦著迫不得已,只好出来做官。韦著在任时大搞严刑酷法,结果被受罚者上诉,韦著被判前往将作大匠左校署做苦力。而韦著后妻又嚣张跋扈,导致韦著名声败坏。韦著回到家乡后,最终竟被他人所害。
贾彪,东汉太学生,颍川郡定陵人,字伟节。开始和郭泰都是太学生的领袖,结合李膺、陈蕃等大臣,评论朝政,褒贬人物。后来为新息县长,当地百姓贫困,多不养子,贾彪严禁堕胎溺婴,与杀人同罪。数年后,百姓养子的人达数千人,生男的被名为“贾子”,生女名为“贾女”。后来因为第一次党锢之祸被囚禁,于是他前往洛阳,说服外戚窦武援救李膺等人,汉桓帝因此大赦党人。后来在家中去世。贾彪兄弟三人都有高名美誉,而贾彪最优秀,所以天下的人称赞说“贾氏三虎,伟节最怒。”
审忠官至郎中。汉灵帝时,宦官当政,光和二年,司隶校尉阳球奏请诛杀宦官王甫及其子长乐少府王萌、沛相王吉。当时连有灾异,审忠以为是华容侯朱瑀、育阳侯曹节等人所犯罪恶所感应,乃上书汉灵帝,为皇太后窦氏、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鸣冤。奏章没有答复。曹节领尚书令。光和四年,曹节卒赠车骑将军。朱瑀病卒,养子传国。中平六年,袁绍诛宦官,审忠被辟公府。
襄楷好学博古,善于天文、阴阳之术。延熹九年诣阙上疏,以天文、阴阳、灾异之数,根据星象的变化来预测人事政治的吉凶。借天文星象之变指斥宦官专权,政刑暴滥,劝汉桓帝纳谏用贤,重人命,承天意,平冤狱,除酷刑,远宦官,并推荐《太平经》。十余日后又上书:“前者宫崇所献神书,以奉天地、顺五行为本,也有兴国广嗣之术。其文易晓,参同经典,而汉顺帝不行,故国胤不兴,汉冲帝、汉质帝频世短祚。”尚书受宦官指使,劾奏襄楷违背经义,假借星宿,造合私意,伪托神灵,诬上罔事,请求将他逮捕送交洛阳监狱,由司隶校尉审判定罪。桓帝认为襄楷上疏的言辞虽然激烈,但是都是天文历法的表现,因此没有杀他。汉灵帝即位,被太傅陈蕃举他为方正,征为博士,均没有就任。卒在家中去世。
田圣初封采女,有宠。延熹八年,汉桓帝在废掉皇后邓猛女后曾打算立她为皇后,因田圣出身贫贱,司隶校尉应奉、太尉陈蕃等皆上书力谏。汉桓帝遂立窦妙为皇后。
其父赵畅,为经学博士。赵咨早年丧父,孤贫,以孝行闻名乡里。州郡征召他举孝廉,他不应孝廉之举。曾遭遇劫盗,他敛物奉送,劫盗惭愧而服。延熹元年被大司农陈奇荐举他至孝有道,为经学博士。汉灵帝初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所杀,他愤而称病去官。后来再举高第,太尉杨赐请他入幕府,转任敦煌郡太守,因病免官,率子孙躬耕度日。后拜东海国相,居官清廉,计日受俸,豪强害怕他的俭节。征为议郎,在京师洛阳去世。他批评汉代的厚葬之风,不合华夏传统,违背“自然之数”。推崇“王孙裸葬,墨夷露骸”的主张, 并在自然的生死观的基础上,提出了裸葬论。临死遗令薄葬:“薄敛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当时人称他明达。
曹节,表字汉丰,南阳郡新野县人,是汉灵帝时有权势的宦官,曾参与诛杀窦武、陈蕃。
刘淑,字仲承,河间郡乐城县人。早年隐居不仕,官至东汉虎贲中郎将。和名士窦武、陈蕃合称“三君”。刘为党人集团精神信仰的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