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甲戏 编辑
高甲戏,又叫“戈甲戏”、“九角戏”、“九甲戏”、“交加戏”,以闽南语为媒介语进行表演,是福建主要剧种之一,最初起源于合兴戏发源于福建泉州,流行于闽南地区,台湾和东南亚海外华人闽南人聚居之地。高甲戏形成于清代中叶。高甲戏的剧目来源比较复杂,绝大部分是从提线木偶戏、梨园戏、徽戏、弋阳腔、京戏吸收过来的。初步统计高甲戏的传统剧目一百多个,新编的优秀剧目有《连升三级》、《真假王岫》、《大闹花府》、《笋江波》和《许仙谢医》等。
2
相关
晋江话属于闽南语泉州话,晋江各镇腔调小有区别,东南北各镇是讲的是泉州海口腔闽南语,泉州海口腔以青阳、石狮为代表。西面的池店个别村、紫帽、磁灶大部分村,内坑、安海和东石大部分讲的是泉州府城腔闽南语,其中泉州市鲤城区腔调是作为泉州府城腔的代表,泉州的本土的音乐南管、戏剧高甲戏等以泉州府城腔为准。府城腔是泉州话的代表,台湾岛西部沿海鹿港一带海口腔近似于泉州府城话。
黄永德,台湾戏曲鼓师,从小学习戏曲司鼓艺术,涵盖京剧、台湾歌仔戏、高甲戏、台湾布袋戏、北管戏、南管戏各剧种,2006年9月辞世。
颜佩琼高甲戏演员,工旦行,中国国家1级演员,中国共产党员,泉州人,师承萧迪萍、蔡秀英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甲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著有《高甲戏传统行当表演套路》等书。
赖宗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罗溪镇人,高甲戏演员,工丑行,中国国家1级演员,师承柯贤溪。
纪亚福高甲戏演员,工行,中国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甲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柯贤溪,艺名痟罗溪,中国高甲戏表演艺术家,工丑角。柯贤溪与陈宗熟、林赐福、许仰川三人并称“闽南四大名丑”。
曾文杰,泉州晋江池店人,高甲戏演员,工行,师承柯贤溪,中国国家2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甲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吴晶晶,高甲戏演员,工旦行,一级演员,厦门市金莲升高甲剧团副团长,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厦门同安莲河人,政治面貌是中国民主促进会。
厦门艺术学校,是福建省厦门市一家全日制中等专业艺术学校,2005年1月由厦门戏曲舞蹈学校、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厦门华夏少儿文艺中心合并后成立。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创办于1958年的厦门艺术学校和1976年复办的福建省艺校厦门戏曲班、厦门分校,1991年9月17日被厦门市人民政府认定为市属普通中专学校,由厦门市文化局、厦门市教育委员会主管。该校设有中国民间舞、歌仔戏、南管、高甲戏、影视武术、舞台技术、茶文化等具有民族和闽台特色的艺术表演专业。
厦门市金莲升高甲剧团,直属厦门市人民政府文化局的公营高甲戏剧团。前身是金门大嶝岛人谢天造主持的民营高甲戏班,班主的原籍就是团名金字的来源,莲字的来源是戏班合伙人的原籍厦门同安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