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摩地 编辑
三摩地,又译三昧、三摩提,意译为等持、正定、正心行处、调直定、定。是印度教耆那教佛教锡克教瑜伽流派中的一种冥想意识状态。最早出自婆罗门教《奥义书》中,亦为传统瑜伽修行方式之一,在《瑜伽经八支瑜伽中为第八支。在沙门传统中也广泛采用。
8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三学或三无漏学,佛教术语,分别指增上戒学、增上意学或增上心学、增上慧学,简称为尸罗、三摩地、般若。三无漏学是达到解脱三界生死结䌸烦恼、得到漏尽通的修行之道,是对八正道的总结:八正道中的正语、正业、正命为戒学,正精进、正念、正定为定学,正见、正思维为慧学。
一境性,又称心一境性,佛教术语,是指让心集中在一个地方,以进入禅定状态。它是一种心所,相当于三摩地,说一切有部将它列入大地法之一,南传上座部将它列为七个遍行心所之一。
三学或三无漏学,佛教术语,分别指增上戒学、增上意学或增上心学、增上慧学,简称为尸罗、三摩地、般若。三无漏学是达到解脱三界生死结䌸烦恼、得到漏尽通的修行之道,是对八正道的总结:八正道中的正语、正业、正命为戒学,正精进、正念、正定为定学,正见、正思维为慧学。
大地法,又称遍大地法、十大地法 ,佛教术语,是心所的分类法之一,由说一切有部提出。有十种心所被分类为大地法之中,包括受、想、思、触、欲、慧、念、作意、胜解、三摩地等十个心所。大地法可通于善、恶,与一切心相应俱起。
拉玛那修道院或道场 ,为印度近代圣者拉玛那·马哈希进入涅槃之前于公元1922年至1950年间的停留处,位处以圣炬山 的山脚下、泰米尔纳德邦蒂鲁瓦纳马莱以西,每年有数百万的求道者来此达显,感受圣者拉玛那·马哈希的临在并获得祝福。他的三摩地 持续吸引全世界各地的求道者前来朝圣。
光明想,佛教术语,是四修定三摩地之一,在修行法门中,常用于对治五盖中的睡眠盖。
轻安,又译猗、猗息、除,佛教术语,为七觉支之一,常用来指称进入三摩地前心喜而身乐的状态。也是大善地法之一。
法句经,又译为昙钵经、昙钵偈,为佛教重要典籍;是佛陀所说偈颂的合集,也是传播广泛,相当知名的佛教经典。根据传统说法,这些是佛陀在不同场合中所说的偈颂,其内容涉及有关佛教佛教戒律和修行的梵行生活,为教导佛法尸罗、三摩地、慧的言说,后来再经由佛教僧侣编定而成。
师子游戏三昧,又译师子游戏等持,佛教名词,为三摩地的一种,出自《大般若经》。当佛陀进入这种三昧之中,将使三千大千世界震动。
法句经,又译为昙钵经、昙钵偈,为佛教重要典籍;是佛陀所说偈颂的合集,也是传播广泛,相当知名的佛教经典。根据传统说法,这些是佛陀在不同场合中所说的偈颂,其内容涉及有关佛教佛教戒律和修行的梵行生活,为教导佛法尸罗、三摩地、慧的言说,后来再经由佛教僧侣编定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