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会议是传统基督教中有普遍代表意义的世界性主教会议,咨审表决重要教务和教理争端。大公会议的英文“Ecumenical Councils” 源自希腊文“Οικουμένη”,意为“普世性的”。对基督教教义有深远影响的基督教早期会议是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和以弗所公会议。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自此之后,东正教只信守首七次大公会议所确立之大公会议信条。虽然第四次君士坦丁堡会议是在教会大分裂之前举行,却不获东正教承认。故此,今日的东正教只承认七次大公会议,而罗马天主教则认为是八次。在新教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圣公会承认前七次大公会议;而加尔文宗,路德宗则只承认前四次大公会议。鉴于在第四次大公会议迦克墩会议中,谴责了一位论的教会,故,东方正统教会,只承认前三次大公会议。而教会大分裂之后的大公会议由罗马天主教单方面举行,所以内容不为东正教所承认。
圣像破坏运动指8世纪到9世纪之间拜占庭帝国间关于圣像崇拜问题的争论,以及其中数位皇帝所推行的相关政策。从726年皇帝利奥三世颁布禁止偶像崇拜法令为开端,至843年幼帝米海尔三世统治时期,摄政皇后狄奥多拉颁布反对破坏圣像的尼西亚法规为止,持续了117年。外表看起来只是破坏偶像主义的兴起,但深层目的是要打击东西教会大分裂前的天主教会与希腊教会在境内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内贵族一直垂涎教会的土地,希望藉以没收教会财产。
米海尔一世·凯路拉里奥斯1043年至1059年为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期间经历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1053年,米海尔将君士坦丁堡的拉丁礼教堂全数关闭,因其拒绝使用拜占庭礼。他致函罗马,指责教宗篡改圣经内容以及教义、西方教会圣餐用无酵饼是源自犹太教异端、安息日守大斋、准许食未出血的肉、四旬大斋期不唱阿肋路亚等等。
大公会议是传统基督教中有普遍代表意义的世界性主教会议,咨审表决重要教务和教理争端。大公会议的英文“Ecumenical Councils” 源自希腊文“Οικουμένη”,意为“普世性的”。对基督教教义有深远影响的基督教早期会议是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和以弗所公会议。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自此之后,东正教只信守首七次大公会议所确立之大公会议信条。虽然第四次君士坦丁堡会议是在教会大分裂之前举行,却不获东正教承认。故此,今日的东正教只承认七次大公会议,而罗马天主教则认为是八次。在新教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圣公会承认前七次大公会议;而加尔文宗,路德宗则只承认前四次大公会议。鉴于在第四次大公会议迦克墩会议中,谴责了一位论的教会,故,东方正统教会,只承认前三次大公会议。而教会大分裂之后的大公会议由罗马天主教单方面举行,所以内容不为东正教所承认。
圣像破坏运动指8世纪到9世纪之间拜占庭帝国间关于圣像崇拜问题的争论,以及其中数位皇帝所推行的相关政策。从726年皇帝利奥三世颁布禁止偶像崇拜法令为开端,至843年幼帝米海尔三世统治时期,摄政皇后狄奥多拉颁布反对破坏圣像的尼西亚法规为止,持续了117年。外表看起来只是破坏偶像主义的兴起,但深层目的是要打击东西教会大分裂前的天主教会与希腊教会在境内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内贵族一直垂涎教会的土地,希望藉以没收教会财产。
圣像破坏运动指8世纪到9世纪之间拜占庭帝国间关于圣像崇拜问题的争论,以及其中数位皇帝所推行的相关政策。从726年皇帝利奥三世颁布禁止偶像崇拜法令为开端,至843年幼帝米海尔三世统治时期,摄政皇后狄奥多拉颁布反对破坏圣像的尼西亚法规为止,持续了117年。外表看起来只是破坏偶像主义的兴起,但深层目的是要打击东西教会大分裂前的天主教会与希腊教会在境内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内贵族一直垂涎教会的土地,希望藉以没收教会财产。
圣像破坏运动指8世纪到9世纪之间拜占庭帝国间关于圣像崇拜问题的争论,以及其中数位皇帝所推行的相关政策。从726年皇帝利奥三世颁布禁止偶像崇拜法令为开端,至843年幼帝米海尔三世统治时期,摄政皇后狄奥多拉颁布反对破坏圣像的尼西亚法规为止,持续了117年。外表看起来只是破坏偶像主义的兴起,但深层目的是要打击东西教会大分裂前的天主教会与希腊教会在境内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内贵族一直垂涎教会的土地,希望藉以没收教会财产。
大公会议是传统基督教中有普遍代表意义的世界性主教会议,咨审表决重要教务和教理争端。大公会议的英文“Ecumenical Councils” 源自希腊文“Οικουμένη”,意为“普世性的”。对基督教教义有深远影响的基督教早期会议是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和以弗所公会议。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自此之后,东正教只信守首七次大公会议所确立之大公会议信条。虽然第四次君士坦丁堡会议是在教会大分裂之前举行,却不获东正教承认。故此,今日的东正教只承认七次大公会议,而罗马天主教则认为是八次。在新教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圣公会承认前七次大公会议;而加尔文宗,路德宗则只承认前四次大公会议。鉴于在第四次大公会议迦克墩会议中,谴责了一位论的教会,故,东方正统教会,只承认前三次大公会议。而教会大分裂之后的大公会议由罗马天主教单方面举行,所以内容不为东正教所承认。
米海尔一世·凯路拉里奥斯1043年至1059年为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期间经历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1053年,米海尔将君士坦丁堡的拉丁礼教堂全数关闭,因其拒绝使用拜占庭礼。他致函罗马,指责教宗篡改圣经内容以及教义、西方教会圣餐用无酵饼是源自犹太教异端、安息日守大斋、准许食未出血的肉、四旬大斋期不唱阿肋路亚等等。
圣像破坏运动指8世纪到9世纪之间拜占庭帝国间关于圣像崇拜问题的争论,以及其中数位皇帝所推行的相关政策。从726年皇帝利奥三世颁布禁止偶像崇拜法令为开端,至843年幼帝米海尔三世统治时期,摄政皇后狄奥多拉颁布反对破坏圣像的尼西亚法规为止,持续了117年。外表看起来只是破坏偶像主义的兴起,但深层目的是要打击东西教会大分裂前的天主教会与希腊教会在境内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内贵族一直垂涎教会的土地,希望藉以没收教会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