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 (中国) 编辑
九州,古代中国的一种地理区划概念,传说为汉族先民夏后氏首领大禹所划分,故又称为禹迹。《尚书·禹贡》《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及《容成氏》等先秦典籍中均有“九州”区划的记载,但相互之间存有差异。九州概念的产生时间虽有争议,但产生于先秦己成为学界的共识。
1
相关
舜,中国上古时代的三皇五帝之一,亦是道教与中国民间信仰的地官大帝。名重华;生于姚墟,为姚姓,后居于妫水之边,后人将姚姓改为妫姓,有虞氏。另一说为妫姓陈氏。九州人,都城在蒲阪。舜为四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号,故后世以舜简称之。《中庸》引述孔子称舜“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孟子》引述孟子称舜“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周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
四夷,原是先秦中原部落对九州境内四方部落所用的泛称。这个称谓最早见于西周晚期,是周室用来分别‘王母弟甥舅’诸国与四方‘非王母弟甥舅’诸国的统称。后来周室没落,诸侯国混战,中原人群与九州境内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各部落人群融合形成汉族,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称呼转为代指九州以外更远的地方上其他民族的代称。
汉地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汉族聚居地,最初指汉朝的领土,其后演变为古代汉族地区的简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地相区别。五岳五镇四渎都分布在古代汉族地区境内。因古代汉族原居于“九州”,又称为汉地九州。汉地与清代及民国初年的内地十八省的含义相近。汉地除了是汉族对本民族原住地区的称呼外,也是非汉族群对汉族原住地区的称呼,而非汉族群的主要聚居地区是在九州之外。又名汉境、汉疆。
幽州,又称燕州,古代汉地九州之一,原属《禹贡》冀州地域,由舜所析置。
四夷,原是先秦中原部落对九州境内四方部落所用的泛称。这个称谓最早见于西周晚期,是周室用来分别‘王母弟甥舅’诸国与四方‘非王母弟甥舅’诸国的统称。后来周室没落,诸侯国混战,中原人群与九州境内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各部落人群融合形成汉族,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称呼转为代指九州以外更远的地方上其他民族的代称。
汉地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汉族聚居地,最初指汉朝的领土,其后演变为古代汉族地区的简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地相区别。五岳五镇四渎都分布在古代汉族地区境内。因古代汉族原居于“九州”,又称为汉地九州。汉地与清代及民国初年的内地十八省的含义相近。汉地除了是汉族对本民族原住地区的称呼外,也是非汉族群对汉族原住地区的称呼,而非汉族群的主要聚居地区是在九州之外。又名汉境、汉疆。
四夷,原是先秦中原部落对九州境内四方部落所用的泛称。这个称谓最早见于西周晚期,是周室用来分别‘王母弟甥舅’诸国与四方‘非王母弟甥舅’诸国的统称。后来周室没落,诸侯国混战,中原人群与九州境内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各部落人群融合形成汉族,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称呼转为代指九州以外更远的地方上其他民族的代称。
州,为中国传说时代的九州和十二州之一,汉朝到宋朝时均曾设立名为“并州”的州。
许由,或称许繇,字武仲,号道开,上古时代人物,为尧时高洁之士。当时尧试图将君位禅让予他,奈何许由不受,并逃至箕山隐居,尔后,尧又邀其担任九州长官,这次他去到颍水边洗耳朵,以示其志不在名声的决心。
荆州市,简称荆,古称郢、江陵、南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市境西达宜昌市,北接荆门市、潜江市、仙桃市,东临武汉市、咸宁市,南界湖南省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主要为平原地貌,低山丘陵集中在西部。长江自西向东蜿蜒横贯,有松滋河、沮漳河、东荆河、内荆河等支流。湖泊众多,洪湖为全省最大,长湖次之。全市总面积14,099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523.12万,市人民政府驻沙市区。荆州得名于《禹贡》中的九州之一,建城史始于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纪南城,至今有三千多年。市区内有古代荆州城遗址,是中国南方迄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也是目前中国延续时间最长的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