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佛教,佛教史的最初阶段,一般指从佛陀证道传教或佛灭后开始,到根本分裂后部派佛教形成之前的历史阶段,此时的教义与释迦牟尼原始的教义相去不远,被认为是最初始的佛教核心教义。现存所有佛教典籍都是第三次结集之后记载下来的,因而初期佛教主要研究对象仍是部派佛教三藏。
龙树,一称为龙猛、龙胜,音译为那嘎呵朱讷,旧译为那伽阏剌树那、那伽阿顺那;是佛教僧侣、大乘佛教论师,大约生活在公元2世纪,出生于南印度,于说一切有部中出家,在佛教史上具有崇高地位,许多人认为他是继释迦牟尼佛之后,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论师,相传为证得十地果位之菩萨。其著作甚多,其中以《中论》及《大智度论》最为著称。
祇园精舍,全称祇树给孤独园,简称祇林、祇陀林、祇园、陀林、祇园、祇园精舍、逝多林等,位于印度北部北方邦舍卫城南郊,是释迦牟尼佛当年传法的一大重要场所,它比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要稍晚一些,是佛教史上第二栋专供佛教僧人使用的建筑物,但是佛陀在世时规模最大的精舍。
《法显传》是东晋高僧法显所著的游记。法显在弘始二年,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僧人,从长安出发,西渡流沙,到天竺寻求戒律。法显于义熙八年归国,前后14年。法显归国后著《佛国记》一书,记录西行见闻。《法显传》又名《佛国记》、《历游天竺记传》,《佛游天竺记传》、《释法明游天竺记》,是佛教史和中外交通史的重要文献。
部派佛教,佛教术语,在佛教史中,是指释迦牟尼佛涅槃后,从上座部与大众部的“根本分裂”到大乘佛教兴起前的时期与发展阶段,也是这个时期佛教僧团所形成的各个部派的合称。
龙树,一称为龙猛、龙胜,音译为那嘎呵朱讷,旧译为那伽阏剌树那、那伽阿顺那;是佛教僧侣、大乘佛教论师,大约生活在公元2世纪,出生于南印度,于说一切有部中出家,在佛教史上具有崇高地位,许多人认为他是继释迦牟尼佛之后,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论师,相传为证得十地果位之菩萨。其著作甚多,其中以《中论》及《大智度论》最为著称。
在佛教史中,根本分裂是指上座部与大众部的教派分裂。在佛教研究中,此前的阶段,通常被称为原始佛教、根本佛教或初期佛教;此后佛教进一步分化进入部派佛教时期,形成了许多不同的传统与学说。
初期佛教,佛教史的最初阶段,一般指从佛陀证道传教或佛灭后开始,到根本分裂后部派佛教形成之前的历史阶段,此时的教义与释迦牟尼原始的教义相去不远,被认为是最初始的佛教核心教义。现存所有佛教典籍都是第三次结集之后记载下来的,因而初期佛教主要研究对象仍是部派佛教三藏。
北传佛教,与上座部佛教相对,在佛教史上,根据佛教由印度中心向外传播的方向,而做出的佛教传统分类。由印度经过中亚,再往中国、东北亚一带传播,以及由印度传至西藏的佛教传统,称为北传佛教;由印度传往斯里兰卡岛,之后经缅甸、印尼传播至南亚、东南亚与中国云南地区的佛教传统,称为南传佛教。
蓝摩国,或译为蓝莫国、罗摩伽国等,古印度东部的一个聚落或城邦小国,国民为拘利族,与释迦族等一起是全族信奉释迦牟尼佛的六个部族。此国在蓝毗尼以东5由旬或200余里,距离其东部的拘尸那揭罗有19由旬,因“八王分舍利”而载于佛教史中,位于现在尼泊尔与印度边境尼泊尔一侧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