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团 编辑
僧伽,简称为僧,又译为僧众、僧侣、僧团、僧尼、教团、和合众、出家众,印度宗教术语,意译为大众,源自古印度传统,最初意指由多人所组成的团体。在各沙门传统中,如耆那教等,聚集的弟子皆称为僧伽。佛教也传承了相同传统,将信奉佛教的出家、在家弟子皆统称为僧伽。在一般的使用上,若不做特别指定,僧伽大部分用来泛指佛教僧侣,也就是受具足戒出家众
1
相关
具足戒,指佛教信众在出家加入僧团成为出家众后,成为比丘或比丘尼时所应接受与遵行的佛教戒律,也就是指波罗提木叉。发誓遵守波罗提木叉,是成为僧团成员的先决条件。一般的在家众居士,可以依照自己的环境与自我期待,选择遵守或不遵守某些戒律;但是成为出家众,就必须要遵守完整的波罗提木叉,故称为“具足”。接受具足戒之后,正式成为僧团成员,才能被称为比丘或比丘尼。
部派佛教,佛教术语,在佛教史中,是指释迦牟尼佛涅槃后,从上座部与大众部的“根本分裂”到大乘佛教兴起前的时期与发展阶段,也是这个时期佛教僧团所形成的各个部派的合称。
央掘魔罗,又译为央掘摩罗,央仇魔罗,鸯窭利摩罗、央崛鬘、指鬘、指髻,本来是古印度门阀公子,相传他是㤭萨罗国波斯匿王的相国奇角之子,其幼年到婆罗门处学法,但老师怀疑央掘魔罗曾经奸淫自己的妻子,一怒之下想要害死央掘魔罗,授予央掘魔罗邪教升天秘法。老师告诉央掘魔罗,杀死一千个人,以他们的手指骨来作成项链,死后就可以升到天堂,如果能杀死自己的母亲或释迦牟尼佛,就可以升到梵天。其实老师的用意是让他作恶,让他被公家处死,但央掘魔罗后受到释迦牟尼佛的教导,痛改前非,加入僧团出家,终获阿罗汉果。
寂护,又译为静命、禅怛罗乞答。藏族人称之为希瓦措。八世纪印度佛教僧侣,那烂陀学者,西藏佛教人士。将印度佛教传入西藏,建立了最初的藏传佛教僧团,是西藏前弘期最重要的奠基者之一。与莲花生、赤松德赞,合称师君三尊。
上座,又译为悉他薜攞、住位苾𫇴、住位比丘,佛教术语,又称长老,为出家僧团中,对较为资深的成员的敬称。
原始佛教,佛教研究术语,指的是释迦牟尼开始说法,建立僧团,一直到部派佛教形成之前这段历史,这个术语最早为日本佛教学界使用。现代佛教研究学者,以历史观点来对佛教进行研究,但因为学者间采用了不同的定义与名称,造成原始佛教这个术语有很大争议,也经常与初期佛教、根本佛教混用。一般来说,这几个术语,都是指向佛教部派开始分化以前的时期,也有学者将此时期泛称为前部派佛教。
再世情缘》是1992年10月21日至12月4日于中国电视公司播出的八点档古装电视剧,改编自释星云所著玉林通琇传记小说《玉琳国师传》,为玉林通琇真人真事改编,全33集。 勾峰担任制作人兼导演,王轶猛担任剧名题字,佛寺外景及大雄宝殿均取景于佛光山本山,临时演员的出家众由佛光山僧团入镜。中视文化公司授权豪客唱片发行本剧VCD及DVD-Video版,豪客唱片另定英文剧名“Continued Fate of Love”。
提婆达多五法,又称为天启五法、天授五法或调达五事,是释迦牟尼佛的从兄弟提婆达多提出的五项苦行清规,但这五项苦行的规定不被释迦牟尼佛所接受,造成僧团分裂。后世提婆达多派仍然遵守这五项清规。
六群比丘,chabbaggiyā。佛典中的六群比丘即以六个比丘结成为一党的集团。在佛教历史上,为释迦牟尼僧团中,六位支持提婆达多的佛教僧侣,分别为亚沙节、本拿巴苏、班杜迦、罗达迦、尾迪雅与地生六位。
六和敬,又称六慰劳法、六可憘法、六和、六和精神,佛教术语,为追求菩萨道的修行者在团体生活中要遵循的六种生活态度,也是佛教僧团共住时需遵循的六种生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