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轮,又称生命之轮、生死轮、六道轮回图;佛教术语,是对佛教轮回观的一种表现形式,将三界六道轮回描述为车轮状,众生在轮中流转不息,无有出期,又加以策励修行的偈语,以达到教化的作用。有轮也是藏传佛教中唐卡的一项重要主题。
天界,音译提婆界,轮回中的六道之一。人如果能够行十善,死后将升天界享受快乐。佛教认为有二十八天,不过佛经中没有明确提到过“二十八天”的概念。其中居住的天人护法也被佛教称作二十诸天或二十四天。
十界,又名十法界或十界为果,佛教天台宗术语,将有情分为十种界。分别是指:佛、菩萨、缘觉界、声闻、天界、人道、阿修罗、畜生、饿鬼和地狱。前四者称为四圣,后六者称为六道,合称为四圣六凡或六凡四圣。
涅槃,佛教术语,合文作,又译为泥洹、涅槃那、涅盘那、泥盘那、昵缚男,意译为熄灭、灭、灭度、寂灭、无为、解脱、自在、安乐、不生不灭等,新译作般涅槃,又译为般泥洹、波利昵缚男、入灭、入灭度、圆寂。佛教教义认为涅槃是将世间所有一切法的自体性都灭尽的状态,所以涅槃中永远没有生命中的种种烦恼、痛苦,上座部佛教的见解是从此不再受后有,也就是不再有下一世的六道轮回。这个术语最早源自于古印度婆罗门教,当时众说纷纭。佛教认为外道无法实证何谓涅槃,在无佛教的时代只有佛和辟支佛可以亲证涅槃。释迦牟尼菩萨降生后,出家成佛转法轮,教导弟子佛法,才开始有声闻圣弟子四果阿罗汉实证涅槃。佛陀和阿罗汉舍寿后,会取证无余涅槃界,进入不生不灭状态,也称为涅槃,一般更常用般涅槃表达,意思是肉身死亡后,进入不生不灭的涅槃状态。时至今日,当有佛教上师、沙门、比丘、比丘尼等修行者过世时,许多人会尊称他们涅槃了。大乘见地是佛菩萨能在涅槃中同时度众生,佛菩萨的涅槃叫“无住涅槃”。
在佛教术语中,人类称为人道、人趣,是轮回六道或五道之一。因居住在十界之第五,又称为人界,为六道中最适合修行之一道。
畜生,又称傍生或横生、畜生道、傍生趣,为六道之一,指的是鸟哺乳动物、孑孓蠕虫昆虫蚂蚁等所有实存动物,亦包含那伽等俱动物外型的传说生物,与地狱、饿鬼合称三恶道。
畜生,又称傍生或横生、畜生道、傍生趣,为六道之一,指的是鸟哺乳动物、孑孓蠕虫昆虫蚂蚁等所有实存动物,亦包含那伽等俱动物外型的传说生物,与地狱、饿鬼合称三恶道。
佛教中的无神论,这里的“无神论”并非指世上无神,佛教否定的“神”是“全能的造物者、宇宙至高的主宰”的“上帝”,而不是否定“六道”中的“天神”、“福德鬼神”。佛教认为有天神、有天帝,而这些神与一般人皆为六道众生,并不是世界的造物主,仅仅是缘起中的一分子,并不是永恒实存,因为佛教主张一切生命都是“因缘所生”,而非由一个全能的造物主所生。所以佛教通常被归类为“无神论”。
涅槃,佛教术语,合文作,又译为泥洹、涅槃那、涅盘那、泥盘那、昵缚男,意译为熄灭、灭、灭度、寂灭、无为、解脱、自在、安乐、不生不灭等,新译作般涅槃,又译为般泥洹、波利昵缚男、入灭、入灭度、圆寂。佛教教义认为涅槃是将世间所有一切法的自体性都灭尽的状态,所以涅槃中永远没有生命中的种种烦恼、痛苦,上座部佛教的见解是从此不再受后有,也就是不再有下一世的六道轮回。这个术语最早源自于古印度婆罗门教,当时众说纷纭。佛教认为外道无法实证何谓涅槃,在无佛教的时代只有佛和辟支佛可以亲证涅槃。释迦牟尼菩萨降生后,出家成佛转法轮,教导弟子佛法,才开始有声闻圣弟子四果阿罗汉实证涅槃。佛陀和阿罗汉舍寿后,会取证无余涅槃界,进入不生不灭状态,也称为涅槃,一般更常用般涅槃表达,意思是肉身死亡后,进入不生不灭的涅槃状态。时至今日,当有佛教上师、沙门、比丘、比丘尼等修行者过世时,许多人会尊称他们涅槃了。大乘见地是佛菩萨能在涅槃中同时度众生,佛菩萨的涅槃叫“无住涅槃”。
恶道,又称三途、三恶道、三恶趣,或恶趣、恶道。指三种不好的有情出生的处所,其中包含欲界六道中畜生道、饿鬼道以及地狱道三种恶道,与天人、人道、阿修罗三善道相对。三恶道是六道之中环境及果报最恶劣的三种生处,皆因有情于往世之中造作不同差别的恶业为因,导致必须往生该处长时节的时间承受种种苦谛;更严重的果报是:三恶道的众生一般而言是不能听闻佛法而修习三无漏学,因而没有机会能出生解脱恶业轮回的智慧。若无往昔熏习佛法的智慧,于未来恶报受尽后的后世之中,仍会因再度造作恶业而又下堕三恶道的可能性仍极大,故称作三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