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 编辑
涅槃,佛教术语,合文作,又译为泥洹、涅槃那、涅盘那、泥盘那、昵缚男,意译为熄灭、灭、灭度、寂灭、无为解脱、自在、安乐、不生不灭等,新译作般涅槃,又译为般泥洹、波利昵缚男、入灭、入灭度、圆寂。佛教教义认为涅槃是将世间所有一切法的自体性都灭尽的状态,所以涅槃中永远没有生命中的种种烦恼痛苦上座部佛教的见解是从此不再受后有,也就是不再有下一世的六道轮回。这个术语最早源自于古印度婆罗门教,当时众说纷纭。佛教认为外道无法实证何谓涅槃,在无佛教的时代只有辟支佛可以亲证涅槃。释迦牟尼菩萨降生后,出家成佛转法轮,教导弟子佛法,才开始有声闻圣弟子四果阿罗汉实证涅槃。佛陀和阿罗汉舍寿后,会取证无余涅槃界,进入不生不灭状态,也称为涅槃,一般更常用般涅槃表达,意思是肉身死亡后,进入不生不灭的涅槃状态。时至今日,当有佛教上师沙门比丘比丘尼等修行者过世时,许多人会尊称他们涅槃了。大乘见地是佛菩萨能在涅槃中同时度众生,佛菩萨的涅槃叫“无住涅槃”。
2
相关
七清净,佛教术语,源自觉音《清净道论》,由戒、定、慧三无漏学中细分出来,为修习解脱道至涅槃的七个阶段。在上座部佛教中有很重要地位。
念佛,又叫佛随念,本来指的是念佛的佛,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天人师、佛陀、薄伽梵,后来逐渐演变成专念佛的名号,祈求死时升入佛国净土。念佛的功德,除了灭罪增福,往生净土,还包括超渡亡者、获得善缘、趋向涅槃,乃至证念佛三昧、得无生法忍。
时论,古印度学派之一,被佛教视为外道,称为时论外道、时计外道、时敬外道、时散外道。这个学派认为时间是个实体,常住不变,为一切事物之因,也是涅槃解脱之因。
部派佛教,佛教术语,在佛教史中,是指释迦牟尼佛涅槃后,从上座部与大众部的“根本分裂”到大乘佛教兴起前的时期与发展阶段,也是这个时期佛教僧团所形成的各个部派的合称。
涅槃,佛教术语,合文作,又译为泥洹、涅槃那、涅盘那、泥盘那、昵缚男,意译为熄灭、灭、灭度、寂灭、无为、解脱、自在、安乐、不生不灭等,新译作般涅槃,又译为般泥洹、波利昵缚男、入灭、入灭度、圆寂。佛教教义认为涅槃是将世间所有一切法的自体性都灭尽的状态,所以涅槃中永远没有生命中的种种烦恼、痛苦,上座部佛教的见解是从此不再受后有,也就是不再有下一世的六道轮回。这个术语最早源自于古印度婆罗门教,当时众说纷纭。佛教认为外道无法实证何谓涅槃,在无佛教的时代只有佛和辟支佛可以亲证涅槃。释迦牟尼菩萨降生后,出家成佛转法轮,教导弟子佛法,才开始有声闻圣弟子四果阿罗汉实证涅槃。佛陀和阿罗汉舍寿后,会取证无余涅槃界,进入不生不灭状态,也称为涅槃,一般更常用般涅槃表达,意思是肉身死亡后,进入不生不灭的涅槃状态。时至今日,当有佛教上师、沙门、比丘、比丘尼等修行者过世时,许多人会尊称他们涅槃了。大乘见地是佛菩萨能在涅槃中同时度众生,佛菩萨的涅槃叫“无住涅槃”。
证果、证等或证得简称证,佛教术语,为证量之一种,指依照佛法,悟入涅槃,并证得果位悉地。称为证悟者,是指证得最高果位。
四护卫禅,佛教术语,为四种禅修方法的合称:佛随念、慈心观、不净观、死随念。四护卫禅在上座部佛教中极为盛行,被认为可以帮助修行者克服修行中的各种障碍,以达到涅槃解脱。
般涅槃,又译为波涅槃、般泥洹、波利昵缚男、波利昵缚喃、圆寂、入灭度、入灭等;是在“涅槃”前加“般利”或“般”;也称大般涅槃、摩诃波涅槃。
海云印简禅师,俗姓宋,法名印简,号海云,金朝山西岚谷宁远人,佛教僧侣,为临济宗传人,曾任金朝河北镇州临济寺、大都庆寿寺住持。曾晋见窝阔台,蒙哥汗封其领天下宗教事,忽必烈汗则尊他为国师。其弟子刘秉忠则为忽必烈重要幕僚。涅槃后,忽必烈追赠为佛日圆明大师。真身不败,成为全身舍利,门徒将之塑上金粉奉祀,现存于北京白塔寺。
佛教从古印度印度河流域迦毗罗卫国的王室王子悉达多·乔达摩于35岁据称达成了解脱生死的修行目标、且拥有了相关能清晰教导众生佛法的佛陀专属能力后,在约前6世纪对弟子开示的“四圣谛”的教导内容。在佛陀去世后,在印度佛教史上因缘际会趋于更明显的宗教化,为现代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对于世界上,尤其是东亚、中南半岛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此外在中亚、南亚、南洋群岛地区的文化曾具有广泛的影响,现正在向欧洲、非洲、北美洲发展。佛教经历史发展,通过南、北两条传播途径,现代存在南传佛教这支路径主要传播的是上座部佛教的教义、北传佛教这支路径主要传播的是大乘佛教的教义,其中与北传佛教的传播路径所相应的大乘佛教的内容,又可再细分为汉传佛教或称显教,以及藏传佛教或称密宗;故也有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三分法。佛教这几大教派内又各有诸多宗派;南传佛法体系主要以追求成为阿罗汉为修行目标,北传佛法体系则以追求成为佛为修行目标。佛教各派并公认,修行人不论是证得阿罗汉或佛或辟支佛,皆能解脱生死轮回,皆属于达到涅槃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