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耳门是位于台湾台南市安南区的一个地名,最初用来指台江内海与外海连通的水道及其周围地区。鹿耳门水道南北两边为滨外沙洲,分别是南线与北线,而在姚莹《东槎纪略》〈筹建鹿耳门炮台〉一文中提到南线又名北线尾,北线又名海翁隙。1643年于《热兰遮城日记》上出现的“Lacquymoye”一词可视为“鹿耳门”一名在荷兰文献上的首次出现。另外在清初文献上记载鹿耳门之名是因“形如鹿耳,分列两旁,中有港门,镇锁水口”而来。而自1960年代左右开始安南区的妈祖宫与土城地区便开始争论鹿耳门港的位置与清代鹿耳门妈祖庙的正统相关性。
竹溪,位于台湾台南市东区与南区的河川,旧称溪仔墘溪,源出东门外,今台南市立台南文化中心与巴克礼纪念公园以南一带,往北向仑仔顶、三川台、山仔尾后再往南流,途经台南法华寺、竹溪寺,之后于桶盘浅一带蜿蜒流过,由盐埕注入台江内海。目前自健康路法华桥往上游方向的河段大部分都已地下箱涵化,而下游部分则改走“日新溪”注入鲲鯓湖,下游旧河道“盐埕溪”大部分也地下箱涵化,为今之利南街。
郑成功攻台之役,是1661年3月底到1662年2月初之间的一场发生于台湾西南沿海的战争,主要战场包括赤嵌、台江内海、大员等处;该役明延平郡王郑成功率25,000大军由金门航渡台湾海峡,由鹿耳门水道进入台江内海,先攻占普罗民遮城,然后围攻热兰遮城,终于迫使荷兰东印度公司守军实质投降、退出台湾。
萧垅社是西拉雅族四大社之一,位于沤汪溪、湾里溪及台江内海所围成之西拉雅族居住地区──萧垅半岛内。目前保有较完整阿立祖信仰的后裔为佳里区北头洋和东山区的吉贝耍等地。
福安坑溪是台湾府城城内的两大溪流之一,发源于小南门一带,延平郡王祠所在的山仔尾东端,西流经台南女中,沿台南孔子庙所在的鹫岭南坡,流经台南市立建兴国民中学、原台南地方法院前,于土墼埕流入台江内海。溪名来自于所流经的二府口福安宫。福安坑溪在清康熙年间,原是凤山县的北界。雍正年间,台湾府城建城,福安坑溪流域原凤邑辖境改归台湾县,福安坑溪被纳入府城宁南坊。
台南市历史是关于台南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大约3000年前,在台南出现了拥有稻作技术的左镇人文化,其后两千多年来,一直为西拉雅族的世居地。在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台南开始出现小型汉人聚落,亦有来自中国东南沿海的海贼出没。17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从巴达维亚前来,与明朝及江户幕府进行贸易,原先欲占领澎湖作为贸易基地,但因为遭明朝将领沈有容谕退,转而前往邻近的台湾,寻找合适的贸易基地。1624年,荷兰人来到适宜设置港口的台江内海后,设立了大员。此后经过明郑时期与清朝的发展,二百余年来台南一直是全台首邑。
台湾盐田列表所列出的是台湾历来曾存在过的盐田。台湾的盐田最早可追溯至明郑时期的濑口盐田。台湾的盐田主要分布于西南沿海的笨江、布袋镇、倒风内海、台江内海、蛲港、万丹港、打狗澳七大内海一带,虽然也有在新竹市、彰化县鹿港镇等地出现过盐田,但因环境等因素,运作的时间不长。
府城三郊又称为台郡三郊或三郊,为1720年代先后成立的台湾清治时期台南地区之商业公会组织。以安平港与台江内海为经商根据地的该三郊商分别为北郊苏万利,南郊金永顺以及糖郊李胜兴。。
土城是台湾台南市安南区的一个地名,旧称“土城仔”。该地曾为台江内海的一部分,是道光三年曾文溪爆洪带来的泥沙所生成的海埔新生地之一。当地最主要的信仰中心为正统鹿耳门圣母庙,该庙所主办的土城仔香已被列为文化资产。
“大员”又称“台员”是一个古地名,原指台南市安平区“台江内海”。荷兰时期乃指今日之安平区,当时也称作“鲲鯓”。17世纪荷兰时期,大员被引申为“热兰遮城”所在的一鲲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