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专院校整并 编辑
台湾大专院校整并,指的是台湾台湾教育的整合或合并,可分为“新设合并”与“存续合并”两种。早期整并缘由不尽相同,而2000年代来的整并案大多与台湾大专院校退场拥有相同的时代背景。台湾进入1990年代后,中华民国政府在1994年至2005年间实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政策,在全国各地以升格或成立新校的方式台湾教育改革,使之数量暴增一倍以上,大学教育从菁英教育走向普及教育,品质严重失衡、招生门槛低且浮滥、高教资源间产生排挤效应,致使大学生与硕博生平均素质下滑、国际观缺乏、加上学用落差,造成文凭贬值、人才供需失衡、产业断层、结构性失业等影响国家竞争力的重大问题。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各大学排名的竞争趋于白热化,国外不少大专院校透过整并,整合资源、扩增学门,有效提升大学排名与竞争力,例如:浙江大学多伦多大学等。最严重的是受到少子化的影响,大专院校招生缺口日益增大,2010年大专院校之招生缺额已达2,336人,预计2021年在164所大专院校中将有三分之一倒闭,将对台湾高等教育体系产生剧烈的冲击。有鉴于此,立法院于2011年1月26日通过《https://zh.wikisource.org/wiki/大学法|s:大学法》第七条修正案,赋予中华民国教育部对大专院校整并规划与主导权限,教育部于2012年6月22日订定《国立大学合并推动办法》,规定在提升整体竞争力的目标下,其可于衡量高教资源、招生状况等因素后,主导国立大学合并事宜。
3
相关
国立清华大学和国立新竹教育大学整并案是指自2006年来,中华民国国立新竹教育大学在改制为教育大学后,开始和国立清华大学共同推动的国立大学整并案。受到少子化冲击,台湾许多大学招生出现问题,中华民国教育部因而开始积极推动大专院校台湾大专院校整并,但过程遭遇许多困难。2006年,清大和竹教大开始洽谈合并事宜;但经长期讨论后,清大在2009年发函至教育部报告暂缓。2011年,清华大学和新竹教育大学再度恢复讨论,并积极推动整并案。2015年,两校同时具函至教育部并提送合校意向书。2016年10月14日,两校合并案获得教育部核定。11月1日,两校正式合并为“国立清华大学”。
国立清华大学和国立新竹教育大学整并案是指自2006年来,中华民国国立新竹教育大学在改制为教育大学后,开始和国立清华大学共同推动的国立大学整并案。受到少子化冲击,台湾许多大学招生出现问题,中华民国教育部因而开始积极推动大专院校台湾大专院校整并,但过程遭遇许多困难。2006年,清大和竹教大开始洽谈合并事宜;但经长期讨论后,清大在2009年发函至教育部报告暂缓。2011年,清华大学和新竹教育大学再度恢复讨论,并积极推动整并案。2015年,两校同时具函至教育部并提送合校意向书。2016年10月14日,两校合并案获得教育部核定。11月1日,两校正式合并为“国立清华大学”。
国立清华大学和国立新竹教育大学整并案是指自2006年来,中华民国国立新竹教育大学在改制为教育大学后,开始和国立清华大学共同推动的国立大学整并案。受到少子化冲击,台湾许多大学招生出现问题,中华民国教育部因而开始积极推动大专院校台湾大专院校整并,但过程遭遇许多困难。2006年,清大和竹教大开始洽谈合并事宜;但经长期讨论后,清大在2009年发函至教育部报告暂缓。2011年,清华大学和新竹教育大学再度恢复讨论,并积极推动整并案。2015年,两校同时具函至教育部并提送合校意向书。2016年10月14日,两校合并案获得教育部核定。11月1日,两校正式合并为“国立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