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曼效应 编辑
塞曼效应,在原子物理学化学中的光谱学里是指原子光谱在外磁场中出现分裂的现象,是1896年由荷兰物理学家彼得·塞曼发现的,随后荷兰物理学家亨德里克·洛伦兹在理论上解释了谱线分裂成3条的原因。这种现象称为“塞曼效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很多原子的光谱在磁场中的分裂情况非常复杂,称为反常塞曼效应。完整解释塞曼效应需要用到量子力学,电子的轨道磁矩自旋磁矩耦合成总磁矩,并且空间取向是量子化的,磁场作用下的附加能量不同,引起能级分裂。在外磁场中,总自旋为零的原子表现出正常塞曼效应,总自旋不为零的原子表现出反常塞曼效应。塞曼效应是继1845年法拉第效应和1875年克尔效应之后发现的第三个磁场对光有影响的实例。塞曼效应证实了原子磁矩的空间量子化,为研究原子结构提供了重要途径,被认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利用塞曼效应可以测量电子荷质比。在天体物理中,塞曼效应可以用来测量天体的磁场。塞曼效应也在核磁共振频谱学、电子自旋共振频谱学、磁振造影以及穆斯堡尔谱学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8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彼得·塞曼,荷兰物理学家。1885年进入莱顿大学在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海克·卡末林·昂内斯的指导下学习物理,1893年取得博士学位。1896年塞曼发现了原子光谱在磁场中的分裂现象,被命名为塞曼效应。随后,洛伦兹在理论上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解释。二人因此被授予190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太阳磁场通常是根据在磁场中光谱线分裂的塞曼效应测量的,目前的测量精度大约为0.3高斯。
零场分裂 描述了分子或离子由于存在超过一个的未配对电子而产生的能级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在量子力学的一个能级被称为简并,如果它对应两个或更多的可测量子态。 在存在磁场的情况下 塞曼效应 会导致简并能级分裂。在存在多个未成对电子时,电子间相互作用会导致产生两个或更多的能级。零场分裂是指在没有磁场的情况下的能级分裂。电子自旋共振 和磁场效应很好的证明了零场分裂是导致许多材料磁场特性的原因。
阿尔弗雷德·朗德是一名物理学家,以其对量子力学的贡献而闻名。他提出了朗德g因子,并给出了塞曼效应的一个解释。
在物理学和化学中,朗德



g


{\displaystyle g}

因子是阿尔弗雷德·朗德试图解释反常塞曼效应时,于1921年提出的一个无量纲物理量,反映了塞曼效应中磁矩与角动量之间的联系。其定义后来被推广到其它领域,在粒子物理学中常常被简称为



g


{\displaystyle g}

因子。
阿尔弗雷德·朗德是一名物理学家,以其对量子力学的贡献而闻名。他提出了朗德g因子,并给出了塞曼效应的一个解释。
在物理学和化学中,朗德



g


{\displaystyle g}

因子是阿尔弗雷德·朗德试图解释反常塞曼效应时,于1921年提出的一个无量纲物理量,反映了塞曼效应中磁矩与角动量之间的联系。其定义后来被推广到其它领域,在粒子物理学中常常被简称为



g


{\displaystyle g}

因子。
在物理学和化学中,朗德



g


{\displaystyle g}

因子是阿尔弗雷德·朗德试图解释反常塞曼效应时,于1921年提出的一个无量纲物理量,反映了塞曼效应中磁矩与角动量之间的联系。其定义后来被推广到其它领域,在粒子物理学中常常被简称为



g


{\displaystyle g}

因子。
天文物理学中的塞曼效应-多普勒效应成像是一种绘制恒星磁场图的断层摄影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