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部 (佛经) 编辑
《小部》,又称《小尼迦耶》,为《巴利三藏》中收录偈颂等杂类的经藏上座部佛教典籍,对应北传佛教杂藏。《小部》编订的完成通常认定在比四尼迦耶要更晚的时期,具有经藏补遗的性质。不过,小部包含贴近佛世时的古老经文,例如:《法句经》、《自说经》、《如是语》、《经集》、《长老偈》、《长老尼偈》等六部,属于比较古老的偈颂。其他的经文成立较为后期,接近各部派论藏成立的时期。
1
相关
领群特是汉译《阿含经》中的一个意译词语,对应吠陀梵语中的,和巴利语《小部·经集》中的vasala,在婆罗门口中是对卑贱秽恶之人的蔑称。《杂阿含经》记载释迦牟尼曾被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称为领群特,此意译中“特”为“牛父”,加“领群”修饰而转义为“牛王领众”。在《别译杂阿含经》中将这个古老词语意译为旃陀罗,即贱民之意。印度教传说中,孔雀帝国开国之君旃陀罗笈多也曾因首陀罗出身被如此称呼,在佛教传统中常将佛法比喻为牛王正道。
南传上座部佛教中,诸行有三相,又称三辨识,即无常、苦、非我这三相,是一切存在的三个共同特征。这个术语主要出现在南传经论注疏中,在巴利经藏的《小部·譬喻经》中出现过一次但非此含义。
杂藏,是经藏中除四阿含外的诸类杂经,以偈颂为主,又称少分阿含、杂类阿笈摩,南传上座部称为小部
《弥兰王问经》是印度-希腊王国国王米南德一世向佛教比丘那先问道的集录。在缅甸版巴利三藏位于《经藏·小部》中,而在泰国和斯里兰卡版本中属于巴利藏外文献。
自说或自说经,又译为无问自说、感兴语,音译作优陀那、乌陀南、邬陀南、优檀那、邬駄南、忧陀那、郁陀那等,为佛教典籍,收入《巴利大藏经》小部十五尼柯耶第三部,该经主要是叙述释迦牟尼从证得缘起法至入涅槃的一生游行教化;著名的盲人摸象典故就出于自说经。亦为九分教和十二分教之一,“自说”意为无人请问而自发说法,佛陀或弟子都有可能“无问自说”。
自说品》,音译为《优陀那品》,是一部初期佛教作品,搜集了佛陀和弟子的格言式偈语或无问自说。它的许多章节标题、偈语和整体格式类似于《巴利大藏经》小部中的《法句经》与《自说经》,但不是巴利大藏经的一部分。现存两种梵文版本,两种汉译版本以及两、三种藏文版本。
自说或自说经,又译为无问自说、感兴语,音译作优陀那、乌陀南、邬陀南、优檀那、邬駄南、忧陀那、郁陀那等,为佛教典籍,收入《巴利大藏经》小部十五尼柯耶第三部,该经主要是叙述释迦牟尼从证得缘起法至入涅槃的一生游行教化;著名的盲人摸象典故就出于自说经。亦为九分教和十二分教之一,“自说”意为无人请问而自发说法,佛陀或弟子都有可能“无问自说”。
自说或自说经,又译为无问自说、感兴语,音译作优陀那、乌陀南、邬陀南、优檀那、邬駄南、忧陀那、郁陀那等,为佛教典籍,收入《巴利大藏经》小部十五尼柯耶第三部,该经主要是叙述释迦牟尼从证得缘起法至入涅槃的一生游行教化;著名的盲人摸象典故就出于自说经。亦为九分教和十二分教之一,“自说”意为无人请问而自发说法,佛陀或弟子都有可能“无问自说”。
《弥兰王问经》是印度-希腊王国国王米南德一世向佛教比丘那先问道的集录。在缅甸版巴利三藏位于《经藏·小部》中,而在泰国和斯里兰卡版本中属于巴利藏外文献。
弥兰王问经》是印度-希腊王国国王米南德一世向佛教比丘那先问道的集录。在缅甸版巴利三藏位于《经藏·小部》中,而在泰国和斯里兰卡版本中属于巴利藏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