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端 编辑
张伯端,字平叔,一名用成或用诚,号紫阳,因尊为“紫阳真人”。又人称“悟真先生”。北宋台州临海人,知名道教学者,据说得到全真教北五祖之中的广阳真人刘海蟾而得道,成为全真派南宗五祖之第一祖。 在修行上,张伯端反对形式上的出家离俗,隐避山林。而主张“大隐隐于市”。他本人就不出家。南宗直至五祖白玉蟾,始开始有云游道士,也组织了南宗自己的教团组织。 一般认为,白玉蟾为南宗实际建立者。
2
相关
紫阳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安康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陕西南部,大巴山之北,邻接四川省和重庆市。总面积为2204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34万人。紫阳县因曾在该地修行悟道的道教南派创始人张伯端而得名,是中国唯一以道教名号命名的县。
道教南宗,发源于南宋,发迹时间早于北派全真教200年,人称金丹派,本内丹之学,而后被王重阳归纳成为全真,人称道派南宗。道教内丹学南宗创始于刘海蟾,其最初继承系统为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该派不提倡出家,以“先命后性”修炼方式著称。其丹法强调“返朴归真,以简驭繁,慢中求快”。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南方,故名南宗。《悟真篇》、《还源篇》、《复命篇》、《翠虚篇》等为南宗主要经典。
道教南宗,发源于南宋,发迹时间早于北派全真教200年,人称金丹派,本内丹之学,而后被王重阳归纳成为全真,人称道派南宗。道教内丹学南宗创始于刘海蟾,其最初继承系统为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该派不提倡出家,以“先命后性”修炼方式著称。其丹法强调“返朴归真,以简驭繁,慢中求快”。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南方,故名南宗。《悟真篇》、《还源篇》、《复命篇》、《翠虚篇》等为南宗主要经典。
紫阳街又称紫阳街历史街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的一条南北走向的青石板路,道路北起广文路和北固山,南至灵江,全长1080米,宽4米。紫阳街在第二次中日战争时期得名中正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正街更名为解放街。1998年更名为紫阳街,路名来自于紫阳真人张伯端
紫阳街又称紫阳街历史街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的一条南北走向的青石板路,道路北起广文路和北固山,南至灵江,全长1080米,宽4米。紫阳街在第二次中日战争时期得名中正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正街更名为解放街。1998年更名为紫阳街,路名来自于紫阳真人张伯端
石泰,宋代常州人。字得之,号杏林,道号翠玄子。为道教金丹派尊奉的五位重要人物之一。金丹派道教大师张伯端曾得罪凤州太守,被坐黥窜,途中于酒肆遇石泰,由于石泰为张讲情,终得赦免。张伯端后授石泰道教丹法的道术。
悟真篇》是北宋道士张伯端在熙宁八年所作的一部论述内丹修炼的著作,是道教内丹丹法的主要经典之一,其丹经地位与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相仿。全书由诗词歌曲等体裁写成。
道教南宗,发源于南宋,发迹时间早于北派全真教200年,人称金丹派,本内丹之学,而后被王重阳归纳成为全真,人称道派南宗。道教内丹学南宗创始于刘海蟾,其最初继承系统为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该派不提倡出家,以“先命后性”修炼方式著称。其丹法强调“返朴归真,以简驭繁,慢中求快”。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南方,故名南宗。《悟真篇》、《还源篇》、《复命篇》、《翠虚篇》等为南宗主要经典。
道教南宗,发源于南宋,发迹时间早于北派全真教200年,人称金丹派,本内丹之学,而后被王重阳归纳成为全真,人称道派南宗。道教内丹学南宗创始于刘海蟾,其最初继承系统为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该派不提倡出家,以“先命后性”修炼方式著称。其丹法强调“返朴归真,以简驭繁,慢中求快”。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南方,故名南宗。《悟真篇》、《还源篇》、《复命篇》、《翠虚篇》等为南宗主要经典。
道教南宗,发源于南宋,发迹时间早于北派全真教200年,人称金丹派,本内丹之学,而后被王重阳归纳成为全真,人称道派南宗。道教内丹学南宗创始于刘海蟾,其最初继承系统为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该派不提倡出家,以“先命后性”修炼方式著称。其丹法强调“返朴归真,以简驭繁,慢中求快”。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南方,故名南宗。《悟真篇》、《还源篇》、《复命篇》、《翠虚篇》等为南宗主要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