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为元朝脱脱等撰之纪传体金朝史,共135卷。包括本纪19卷、志39卷、表4卷、列传71卷,记述了从女真族的兴起到金朝建立和灭亡。后附〈金国语解〉一卷。清朝施国祁有《金史详校》10卷。
《辽史》为元朝脱脱等人所撰之纪传体史书, 中国古代历史纪传“二十四史”之一。由元至正三年四月开始修撰,翌年三月成书。脱脱为都总裁,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揭奚斯、吕思诚为总裁官,廉惠山海牙等为修史官。元修《辽史》共116卷,包括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列传四十五,此外还有〈国语解〉一卷。记载上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至天祚帝耶律延禧辽朝历史,兼及耶律大石所建立之西辽历史。至正五年与《金史》同时在江浙、江西二行省刻板印行。
《晋书》于唐朝贞观二十二年写成,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朝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晋恭帝元熙二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刘宋代晋朝。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旧唐书》为后晋张昭、贾纬等撰。后晋天福六年,晋高祖石敬瑭命张昭、贾纬、赵熙、郑受益、李为先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赵莹监修。后赵莹罢相,刘昫代为监修。后晋开运二年书成,时因刘昫为宰相,故该书署名刘昫撰。最初为避讳石敬瑭,取名《李氏书》,《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及南宋刻本均题为《唐书》,后为区别北宋欧阳修等人编的《新唐书》,改名《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及列传150卷。记载李渊武德元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
《新唐书》,北宋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梅尧臣等合撰,是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新唐书》共225卷,分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及列传150卷。
表,一作谱,是东亚纪传体史书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部分,与本纪、列传、志不同,是以表格来整理历史现象之流变,以使人易于理解。
《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传”为“传”,改“本纪”为“纪”,无“世家”。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西汉刘邦元年,下至新朝地皇四年,共230年历史。《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畅的口语化文字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广东通志》是明朝郭裴所著的一本记载广东地方的通志。属于明清两代的地方志,记录着广东省内的事迹、气候、风俗、水利、人物、艺术文化等等。
《旧唐书》为后晋张昭、贾纬等撰。后晋天福六年,晋高祖石敬瑭命张昭、贾纬、赵熙、郑受益、李为先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赵莹监修。后赵莹罢相,刘昫代为监修。后晋开运二年书成,时因刘昫为宰相,故该书署名刘昫撰。最初为避讳石敬瑭,取名《李氏书》,《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及南宋刻本均题为《唐书》,后为区别北宋欧阳修等人编的《新唐书》,改名《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及列传150卷。记载李渊武德元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
《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传”为“传”,改“本纪”为“纪”,无“世家”。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西汉刘邦元年,下至新朝地皇四年,共230年历史。《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畅的口语化文字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