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运理 编辑
乌利希·慈运理,基督教新教神学家瑞士宗教改革运动的领导者。
17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宗教改革是指天主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的教派分裂及改革运动,也是新教形成的开端,主要由马丁·路德、加尔文、慈运理、亨利八世等神学家与政治领袖发起。1517年,路德发表的《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的开始,即德意志宗教改革。
四城信条》又被称为《斯特拉斯堡信条》或《士瓦本信条》 ,它是慈运理追随者的正式信条,也是归正宗教会的首个信仰告白。“Tetrapolitana”一词由希腊语的“Tetra”和“Politan”两个词构成,前者的意思是“四”,后者为“城市”,这四个城市分别是:斯特拉斯堡、康斯坦茨、梅明根,和林道。这个信条主要由马丁·布策执笔,在沃尔夫冈· 卡皮托的帮助下于1530年写就,目的是为统一慈运理派基督徒的神学思想。当时慈运理派因同信义宗在某些重要神学观点上存在差异,被信义宗排除在外。
宗教改革是指天主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的教派分裂及改革运动,也是新教形成的开端,主要由马丁·路德、加尔文、慈运理、亨利八世等神学家与政治领袖发起。1517年,路德发表的《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的开始,即德意志宗教改革。
重浸派,是在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发生时,从瑞士苏黎世的宗教改革家慈运理所领导的运动中分离而出的教派。从奥古斯丁提倡原罪以后,婴儿洗礼的观念对马丁·路德与约翰·加尔文等许多神学家而言,是必定坚守的。其后在17世纪,圣洁运动亦带起了重浸运动,带动了再洗礼派的发展。再洗礼派本身是一个含混的词,已被用来泛指许多彼此差异的激进派。
宗教改革是指天主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的教派分裂及改革运动,也是新教形成的开端,主要由马丁·路德、加尔文、慈运理、亨利八世等神学家与政治领袖发起。1517年,路德发表的《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的开始,即德意志宗教改革。
克劳斯·霍廷格是出生于措利孔的一名鞋匠。作为慈运理的追随者,他参与了1522年的香肠事件,该事件标志着瑞士宗教改革正式开始。1523年,他推倒了苏黎世市郊施塔德尔霍芬的一座木制十架苦像,结果于当年11月被该州驱逐出境。1524年3月9日,虽然苏黎世尽力为他斡旋,克劳斯仍在卢塞恩被处决,从而成为瑞士新教运动的首位殉道者。
重浸派,是在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发生时,从瑞士苏黎世的宗教改革家慈运理所领导的运动中分离而出的教派。从奥古斯丁提倡原罪以后,婴儿洗礼的观念对马丁·路德与约翰·加尔文等许多神学家而言,是必定坚守的。其后在17世纪,圣洁运动亦带起了重浸运动,带动了再洗礼派的发展。再洗礼派本身是一个含混的词,已被用来泛指许多彼此差异的激进派。
康拉德·格列伯瑞士人文主义者,瑞士弟兄会、基督教重浸派的创始者之一。格列伯约1498年出生,在家排行老二。格列伯的童年是在格吕宁根度过,1513年才与家人一起到苏黎世生活。而后自1514年起,他在国外学习了数年,也曾在巴塞尔担任校对员。1520年格列伯返回苏黎世后,受到慈运理的影响,使他在1522年投入更正教改革的阵营。于同年结婚,并在1523年左右成为基督教牧师。不久之后,因在政教分离和婴儿洗礼等议题上与慈运理理念不同,而脱离慈运理自立,且于1525年与费利克斯·曼兹等人正式展开重洗派的改革运动,1526年因瘟疫而过世,享年28岁。
重浸派,是在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发生时,从瑞士苏黎世的宗教改革家慈运理所领导的运动中分离而出的教派。从奥古斯丁提倡原罪以后,婴儿洗礼的观念对马丁·路德与约翰·加尔文等许多神学家而言,是必定坚守的。其后在17世纪,圣洁运动亦带起了重浸运动,带动了再洗礼派的发展。再洗礼派本身是一个含混的词,已被用来泛指许多彼此差异的激进派。
重浸派,是在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发生时,从瑞士苏黎世的宗教改革家慈运理所领导的运动中分离而出的教派。从奥古斯丁提倡原罪以后,婴儿洗礼的观念对马丁·路德与约翰·加尔文等许多神学家而言,是必定坚守的。其后在17世纪,圣洁运动亦带起了重浸运动,带动了再洗礼派的发展。再洗礼派本身是一个含混的词,已被用来泛指许多彼此差异的激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