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 编辑
私塾,也叫私学
、私塾,或学堂,是古中国的私立学校或补习班,流行于受儒家影响的文化圈。私塾大多由读书人、秀才等私人开办,由教书者在自宅设立,入学者多系六岁至八岁孩童。一般百姓多为合资聘师,富家门第则是家教模式居多,私塾分为“蒙馆”、“经馆”和两者兼具三种,蒙馆其教学宗旨主要是启蒙识字,经馆教学内容与科考有关,包括四书诗经尚书易经、和左传;年龄较大者,则读古文,习字,作诗文,修业年限视各人需要而定。
3
相关
祠堂,又称家庙、祖堂、公厅,是基于宗法制度,用于供奉和祠祭的祠,其又具有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功能。用于举办家族内子孙的婚、丧、寿、喜等事,还可以作为私塾使用。祠堂可分为宗祠和家祠两类,宗祠是大宗的祠堂,家祠、支祠则是分家所建供奉分房的祖先。
祠堂,又称家庙、祖堂、公厅,是基于宗法制度,用于供奉和祠祭的祠,其又具有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功能。用于举办家族内子孙的婚、丧、寿、喜等事,还可以作为私塾使用。祠堂可分为宗祠和家祠两类,宗祠是大宗的祠堂,家祠、支祠则是分家所建供奉分房的祖先。
官学是古代中国及周边地区如朝鲜、越南、日本、琉球等国的官府举办的学校。与私人举办的书院、私塾相对。中国历代官学以儒学教育为主。亦有医学或特色教育。
《香港九约竹枝词》是一首香港民谣、打油诗,于清朝时由两名任教私塾的客家秀才许永庆和罗文祥写成。两人喜结伴而行,游览新界及香港九龙的名山大川,将各处风貌一一写入词,词由沙田区之大围作开端,内容几及整个新界而至九龙及港岛,勾划出各处之风光特色,犹如一个世纪前的香港地理志。
官学是古代中国及周边地区如朝鲜、越南、日本、琉球等国的官府举办的学校。与私人举办的书院、私塾相对。中国历代官学以儒学教育为主。亦有医学或特色教育。
倒座房是整个四合院中最南端的一排房子,因其门窗都向北,采光不好,因此一般作为客房或者下人居住的房屋。其最东为私塾,最西为厕所,其间的房子一般为仆人居住。
叶氏义庄,又名忠孝堂义庄,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庄市街道钟包村叶家,邻近包玉刚故居。叶氏义庄是宁波帮商人“五金大王”叶澄衷之子在清光绪28年创建的以私塾为主体的建筑,2017年1月被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吉隆坡循人中学是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一所华文独立中学。循人学校于1913年4月7日由附设于雪兰莪惠州会馆之庙宇建筑物内的私塾蜕变而成为“循人初等小学堂”,首任校长为林善儒先生。1955年,增办初中部,第一年招收初中一年级新生四班,共有一百七十余名学生。1957年,循人学校有首届初中毕业生,董事部向政府申请增办高中,但未获得批准。循人小学部接受改制,而成为标准型华文小学,不久又改为国民型华文小学。1961年,刘怀谷先生选为董事长,是年4月教育局发出通告;中小学不能共用校舍,董事会随即进行筹建小学校舍而于半年之内甘榜班登政府划拨校址上建成新式黉舍一座。自此,循人学校分作循人国民型华文小学与循人中学。1962年,全马许多华文中学接受政府津贴而改为国民型中学,本校不接受改制而成立独立中学,政府津贴逐告停绝,同年增办高中部。
周进,是中国古典小说《儒林外史》最早登场的人物之一。他是明宪宗成化末年山东省兖州府汶上县的一名老童生,到60多岁尚未考取秀才,于是在乡村私塾中教书糊口,学生们都考取了秀才,他受尽种种屈辱,无奈之下只得随姐夫金有余到省治学习经商。
祠堂,又称家庙、祖堂、公厅,是基于宗法制度,用于供奉和祠祭的祠,其又具有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功能。用于举办家族内子孙的婚、丧、寿、喜等事,还可以作为私塾使用。祠堂可分为宗祠和家祠两类,宗祠是大宗的祠堂,家祠、支祠则是分家所建供奉分房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