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之诗,是《圣经》《诗篇》中一些诗歌的标题。也被称为登阶之诗,上殿之诗或敬拜之诗,作者不详。其中122、124、131、133篇被称为大卫王上行之诗,127篇被称为所罗门上行之诗。有些学者认为,这些诗歌是朝圣者上耶路撒冷去参加犹太教三大节期,在路上所唱的诗歌;或者是祭司进入耶和华的耶路撒冷圣殿时,从外院到内院每上一个阶梯,就唱一首上行之诗。
哈利路亚,又译为阿肋路亚、哈雷路亚、阿利路亚等,是希伯来语
“”和“”两字单词组成的词语,意为“赞美耶和华”或“赞美亚”或“赞美主”之意。“YAH或Jah--亚 ”希伯来人对神的称呼“四字神名”的缩写。这个辞汇主要出现在《诗篇》,在犹太教作为赞美诗祷文的一部分,后来也由基督教使用,成为基督教礼拜仪式的祷文之一。
创意写作 创意写作可以是任何写作,以小说或非小说,任何跳出一般专业新闻、学术以及技术形式文学方式来创作文学作品。这个类别相关的作业包括大部分的长篇小说、史诗式作品、短篇小说及诗篇。萤幕以及舞台写作,电影剧本创作和戏剧剧本创作基本上都有他们各自的学习程序,但都可以放到创意写作的界别当中。
座位念经,或称端坐诵词,音译卡蒂斯玛,是遵循拜占庭礼的正教会中一种诵读诗篇经的方式。这种诵读圣咏的方式使用于正教会的修道院中。亚述礼教会中也有类似的读经方式,是为“忽拉里”。
主乃我光是《诗篇》第27章的开头段,且被用作牛津大学的校训。他在十六世纪下半叶就已被牛津大学使用,现在也出现在该校的校徽中。
《诗篇》第119篇是《希伯来圣经·诗篇》中最长的一篇,也是整本基督教《圣经》中最长的一圣经章节。在希伯来语原文中,开头一句是“Ashrei temimei derech”。这是喜爱并遵行神圣的律法的人的祷告。这首诗的每一节都使用一个律法的同义词,诸如dabar、mishpatim等等。
《诗篇》第51篇是《希伯来圣经·诗篇》中的一篇,在原稿前说明作者是大卫王,他与拔示巴同房以后,受到先知拿单的责备;于是作了这首痛悔的诗歌。它开始于:
约翰·莱特于1985年写成了他的《安魂曲》,选取了传统安魂弥撒中部分的内容,再加入圣经《诗篇》的篇章,编成了共有七个乐章的合唱作品。1986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将其出版,共有三个版本: 管弦乐团版、合奏小组版及合唱团与钢琴的版本。乐曲是为了纪念于已过身的父亲,乐谱首页上标示了 "in memoriam L. F. R."。
哈利路亚,又译为阿肋路亚、哈雷路亚、阿利路亚等,是希伯来语
“”和“”两字单词组成的词语,意为“赞美耶和华”或“赞美亚”或“赞美主”之意。“YAH或Jah--亚 ”希伯来人对神的称呼“四字神名”的缩写。这个辞汇主要出现在《诗篇》,在犹太教作为赞美诗祷文的一部分,后来也由基督教使用,成为基督教礼拜仪式的祷文之一。
《以利亚》 ,作品号70、MWV A 25,是德国犹太裔作曲家门德尔松的大型神剧,内容以圣经旧约中讲述有关先知以利亚的事迹为主,内容取自《列王纪上》、《列王纪下》、《诗篇》、《以赛亚书》等,亦有少部分取材自新约中的《马太福音》。作品于1846年8月26日于英国伯明翰音乐节中由作曲家本人亲自作英文版首演。而德国首演则于三个月后,于11月27日于柏林举行。至于德语歌词版本则要在作曲家去世后的1848年2月3日,在莱比锡由尼尔斯·加德指挥作作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