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编辑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先秦时期的古籍,相传为春秋时期末期思想家老子所著。《老子》为东周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性经典,亦是道教尊奉的经典。至唐代,唐太宗命人将《道德经》译为梵语唐玄宗时,尊此经为《道德真经》。
9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老子想尔注》简称《想尔注》,是道教天师道对老子《道德经》所作的一部注释,有关其作者与年代未有定论,有成书于张陵、张鲁、六朝初年、南北朝初年等多种说法。经文删去虚字,合5000字,号称“五千文”。注释往往自行发挥,文字浅陋,违背经文本意,甚至偶有改易经文之处。在张鲁统治汉中时,《老子想尔注》用以教化道民信众,地位崇高,六朝时仍受推崇为经典,普遍为天师道士所诵习,大约于唐末动乱时佚失,今仅存一北朝人所写的残本在世,发现于敦煌石窟中。《想尔注》神道设教,把“道”拟人化,激发信众向善,以心的意志行善胜恶,发挥《道德经》“至诚”与清静的道德意识,强调精、气、神三者结合的养生说,敦促信众要奉行“道诫”,以延年增寿,去恶从善;人要无思无欲、无为无名、不贪荣求宠,不争强好胜,并批评下古帝王不信大道,导致疾疫盛行,人民离乱。《想尔注》亦抨击其他道教教派,禁止祭祀,反对当时道士冥想存思五脏神的“守一”法,亦批判还精补脑、采阴补阳的房中术。《想尔注》今有饶宗颐的校刊本及柏夷的英译本行世。
守一,又叫守真一、守三一,是中国道教汉代六朝时最重要的一种冥想法,修道者闭关冥想,想像自己的精神或魂魄显形,与躯体合而为一。守一法以《道德经》为理论上的依据,相信“一”既是道,也是人的精神,可使人延年益身,袪除百病,消灾解难,通神接真,甚至长生成仙;但亦有道教流派强调,守一并非最高道术。魏晋以后,守一变得复杂化,守一变成守三一,“一”分处于上、中、下三丹田,甚至统领一身24位身神;也有道士教人存思“一”分身多人,或同时存思天上星斗及其他仙真。汉代六朝时,守一法广受推崇,唐宋时道教的内丹术亦沿用此词,描述炼内丹的体验。
天师道是道教的一个派别,就是原来的五斗米道。五斗米道又称正一道、正一盟威之道,在东汉汉顺帝时期,由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以老子为教主,基本经典是《道德经》,道士能替信徒上章向天神祈愿求福。张道陵称“正一盟威道”。
娥苏拉·勒瑰恩,美国科幻小说、奇幻小说与女性主义与青少年儿童文学作家。著有小说20余部,及诗集、散文集、游记、文学评论与多本童书。并与人合译老子道德经。所获文学奖与荣誉不计其数。她深受老子与人类学影响,作品常蕴含道家,写作手法流露民族志风格。
马王堆帛书为1973年在马王堆汉墓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其中包括《易经》、《道德经》、《黄帝四经》、《战国纵横家书》、《养生方》等秦朝末汉朝初学术与方术文献,其中《易传》与《老子》都与今本有较大的区别,被认为是这些书正式定本之前流行的传抄版本之一,大量的方术文献有助于了解汉初的占卜、星相、医术、房中术等内容。帛书的字体接近于汉隶,而别具一格,被书界称为“马王堆体”。
昆嵛山地处胶东半岛东端,跨山东省的威海市文登区和烟台市牟平区,总面积24万余亩。主峰泰礴顶,海拔923米,巍峨耸立,为胶东群山之首。昆嵛山与艾山、牙山、大泽山等横贯半岛的中部和北部,构成半岛南北水系的分水岭。昆嵛山有老子《道德经》的摩崖石刻,汉代永康石刻,金元圣旨碑,懿旨碑,丘处机手书石碑等。昆嵛山是道教名山,全真派的发源地。《齐乘》云:昆嵛山“秀拔为群山之冠”,北魏史学家崔鸿称昆嵛山为“海上诸山之祖”。此山峰峦绵延,林深谷幽,多有清泉飞瀑,遍布文物古迹,素有“不似泰山,胜似泰山”之美誉。秦始皇,汉武帝曾多次东寻游历昆嵛山,寻觅长生不老之术。
孙菲菲,河北籍,出生于西安市阎良区,中国女演员。以扮演古典美女而知名。生活中的孙菲菲喜欢中国古典文化,尤其是老子的《道德经》。
不穀,意为不善,是古代君主、诸侯用以自谦之称。类似于“孤”和“寡人”。依照《左传》看来,楚国君主常以不穀作为自称。老子《道德经》:“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穀。”《左传·僖公四年》:“ 齐侯曰:与不穀同好,如何?”《史记·韩世家》:“不穀国虽小, 已悉发之矣!”
楼观道与华山派和文始派号为古代三大流派。共同以“关尹子”尹喜为祖师。尹喜,字公度,战国时秦人,生卒年不详,约与老子同时。 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坚信老子化胡之说,对《老子化胡经》、《西升经》、《老子开天经》和《妙真经》非常重视,修炼上杂采众家,以炼形和服食丹药为主。
无极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源于道德经、庄子,北宋理学家周敦颐著太极图说阐述宇宙由无极到太极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