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思想 编辑
华夷秩序,或称华夷之辨、夷夏之辨、天下秩序、夷夏大防,原是在中国历史中,上古中原人用于区别中原华夏与四方蛮夷的一种概念。“华夷之辨”的衡量标准大致有血缘,地缘,以及衣装、礼仪等文化习俗。随时代变迁,血缘因素往往只在婚姻中强调,而被文化习俗和地理盖过。华夷之辨的宗旨植根于《春秋》以及《仪礼》、《周礼》、《礼记》、《尚书》等上古经籍。这个概念在古代为儒家所继承发扬,认为华夏之人群居于中央之国,为文明中心,以汉文化礼义为区隔文明–野蛮的观念就此成型,但中国上古史学专家许倬云认为,后世中国的“蛮夷北狄”等词,在上古时代并没有贬义。
1
相关
洪大容,字得保,号湛轩,朝鲜王朝学者、思想家,朝鲜实学北学派先驱。洪大容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摧毁了以中国为世界中心的中华思想,指出地球非宇宙中心,中国非地球中心,并提出“人物均”、“华夷一”的新思想。他科学的宇宙观和华夷世界观为北学派实学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也为朝鲜摆脱崇明朝排清朝的“小中华思想”,积极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技术提供了理论前提。
小中华思想是一种由中华思想派生而来的,指中华文化圈中政治制度与语言不同于汉族的民族或国家,自认也是中华的意识,朝鲜半岛、越南、日本等古代东亚各国接受中华文化过程中的副产品。
小中华思想是一种由中华思想派生而来的,指中华文化圈中政治制度与语言不同于汉族的民族或国家,自认也是中华的意识,朝鲜半岛、越南、日本等古代东亚各国接受中华文化过程中的副产品。
化外之地,文明地区以外的地方,即没有开化的地方。中华思想、华夷之辨所指的化外之地中国或自认为华夏的政权教化达不到、法律管不着的地方。居住在化外之地的周边民族是“蛮族”。在中国古代,台湾、海南、新疆等一些较偏远中原且受中华文化影响较浅的地方也被视为化外之地。而一些具有小中华思想的东亚国家如越南、朝鲜半岛等也指一些汉化程度较低的周边地区为化外之地,除了距离中原地区较远的地方如占城、真腊之外,有时一些由北方游牧民族于中原地区建立的政权也会被视为化外之地,如在明亡后仍然奉明朝为正统的朝鲜王朝就把满清视为蛮夷,有“虽下贱无书清国年号者”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