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囊孢子 编辑
子囊孢子是一种真菌的孢子,为子囊菌门真菌的有性孢子,在子囊中产生。典型的一个子囊中有八个子囊孢子,此八个孢子是在胞质融合与核融合发生后,经由一次减数分裂与一次有丝分裂所产生,其中减数分裂使染色体倍性细胞核分裂为四个染色体倍性的细胞核,这四个细胞核再各自进行有丝分裂而形成八个细胞核,并分别为子囊中的分泌物所包覆,因此一个子囊通常有八个子囊孢子,但此数目仍有例外,如冬虫夏草的子囊可有多达20-60枚子囊孢子,酵母菌的子囊通常只有1-4枚子囊孢子,块菌的子囊也通常只有四枚子囊孢子。
2
相关
星裂盘菌科是子囊菌门锤舌菌纲柔膜菌目的一个科。本科物种的子囊果为子囊盘,有时隐没于基质中,常生长于黑色的子座之上,由子座中间的细胞发育、开裂而成。子囊孢子呈透明,通常不具隔膜,分生孢子为透明、呈圆柱状、且常附有胶状物质。本科物种多以针叶树的叶为基质,行腐生生长,也有部分物种为树木的病原菌。关于本科物种的分子研究仍少,不过本科有可能不是单系群。2008的一项统计显示本科包含七个属,共148种物种。
水盘菌科是子囊菌门锤舌菌纲柔膜菌目的一个科,于1990年由美国真菌学家理查德·P·科夫定义。截至2008年,本科包含五个属,共59种物种。本科物种的子囊果呈盘状或垫状,囊盘被多为深色、无毛,子囊孢子呈丝状、透明、且具有多个隔膜。多数物种在水中的腐木上行腐生生长,部分物种可能属于内生真菌,生长植物根部的细胞中。水盘菌科与柔膜菌目其他类群的亲缘关系仍不清楚,但可能与柔膜菌科有关。
贫盘菌科,又译作绿杯盘菌科、半星裂盘菌科,是子囊菌门锤舌菌纲柔膜菌目的一个科,于1962年由美国真菌学家理察·P·科夫定义。2008年统计本科共有26种物种,皆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本科物种大多没有子座,子囊果为较小的子囊盘,有时隐没于基质中,侧丝顶部可能稍有膨大,子囊孢子多具有隔膜,颜色透明或棕色,营养方式多为腐生,也有少数为针叶树的病原菌或内生真菌。分子种系发生学的研究以rDNA序列分析柔膜菌目各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发现贫盘菌科与核盘菌科、蜡盘菌科的关系最接近,三者共同组成一个单系群。
地舌菌属是子囊菌门地舌菌纲的一个属,为地舌菌科的模式属。本属物种的子实体多呈棒状、深色,且生长于地上,产孢的子实层从子实体尖端往下端的柄状构造延伸,子囊孢子可能为透明或深褐色,呈纺锤状,并可能具有多个隔膜。与亲缘关系接近的毛舌菌属相比,本属物种子实层体的表面没有刚毛,后者的物种则有。本属物种间的鉴别依据包括子实体的形态、颜色、子囊孢子的隔膜数、子实层中侧丝的形状与表面饰物等。
地舌菌纲是子囊菌门盘菌亚门的一个纲,为一个单型的分类元,其下只有地舌菌目一个单型目,而地舌菌目亦只有地舌菌科一个科。地舌菌科的真菌子实果多为陆生、小型、深色且呈棍形,高约2-8公分,有被其他种真菌寄生的纪录。子囊孢子多为浅棕色至深棕色,并具有多个隔板。其下物种的精准鉴别可能需仰赖显微镜。
地舌菌纲是子囊菌门盘菌亚门的一个纲,为一个单型的分类元,其下只有地舌菌目一个单型目,而地舌菌目亦只有地舌菌科一个科。地舌菌科的真菌子实果多为陆生、小型、深色且呈棍形,高约2-8公分,有被其他种真菌寄生的纪录。子囊孢子多为浅棕色至深棕色,并具有多个隔板。其下物种的精准鉴别可能需仰赖显微镜。
地舌菌纲是子囊菌门盘菌亚门的一个纲,为一个单型的分类元,其下只有地舌菌目一个单型目,而地舌菌目亦只有地舌菌科一个科。地舌菌科的真菌子实果多为陆生、小型、深色且呈棍形,高约2-8公分,有被其他种真菌寄生的纪录。子囊孢子多为浅棕色至深棕色,并具有多个隔板。其下物种的精准鉴别可能需仰赖显微镜。
奇块菌属是子囊菌门盘菌目块菌科的一个属,于1935年由意大利植物学家奥雷斯泰·马蒂罗洛发表描述,本属物种为块菌,特征为子囊中仅含有一枚子囊孢子,前后共有三个物种被发表,不过分子种系发生学研究显示本属是块菌属的同物异名,其下物种已改归入块菌属中,且子囊中仅含有一枚孢子的块菌可能并非单系群。
子囊果是子囊菌门真菌有性生殖的子实体,由许多紧密交织的菌丝及埋藏在其中的子囊组成。一个子囊果内可能含有上百万个子囊,每个子囊内均可产生八枚子囊孢子。 子囊果根据包被与子实层的关系可以分为子囊盘、酒囊形、闭被、裸被与假包被等类型 。
皱盖钟菌是羊肚菌科的一种真菌,属于假羊肚菌的一种。这种蕈类的菌盖为浅黄色至棕色,呈顶针状,直径为2-4公分,长2-5公分,表面有如脑状的皱褶与回旋。菌柄较为脆弱,为浅色,可长达12公分,厚1-2.5公分。在显微镜下,这种蕈类的特征为大型的孢子,足有60-80微米长、15-18微米宽,且每个子囊只有两个子囊孢子亦是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