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行星 编辑
微型行星是直接轨道太阳的天体,但它们暨不是主要的行星,也不是原本所谓的彗星。微型行星可以是矮行星小行星、特洛伊天体、半人马小行星、古柏带天体、和其它的海王星外天体。第一颗微型天体是在1801年发现的谷神星。在小行星中心已经存有轨道资料的天体超过570,000颗。“微型行星”这个名词从19世纪就被用来描述这些天体。planetoid这个名词也曾经被使用过,特别是针对较大的天体,像是从2006年起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称为矮行星的天体。在历史上,“小行星”、“微型行星”和planetoid或多或少的被视为同义词。但因为在木星,尤其是海王星轨道之外也发现了许多的小天体,而使问题变得复杂,因为这些天体不适合全部都归类为小行星。此外,曾经被观察到释气的小行星可能会得到也是彗星的双重分类。在2006年之前,国际天文联合会使用“minor planet”做为正式的用语,但是2006年行星重定义中,对太阳系的天体重新做了分类,将小行星和彗星重新归类为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如果自身的重力足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 - 形状近似球体的椭球体 - 的小行星重新分类为矮行星。而除了行星矮行星,其他所有环绕着太阳运转的天体,包括彗星,正式的分类名称通通都是太阳系小天体。国际天文联合会的态度是:“小行星这个名词依然可以使用,但是使用太阳系小天体 这个名词会更恰当”。然而,为了编号和命名的目的,仍然遵循传统区分出小行星和彗星。在我们的太阳系,土卫一似乎是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最小天体,智神星则可能是未达到的最大天体。国际天文联合会目前已宣告了五颗矮行星:谷神星冥王星、鸟神星、小行星136108阋神星
10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天文符号是用于代表天体、西方文化天文学理论结构与观测活动的抽象图案符号。史上最早的天文符号可以追溯到古典时代期的希腊莎草纸,其中大部分符号在东罗马帝国抄本保留,数量增多,18至20世纪新发现的许多行星和微型行星催生新天文符号。
小行星微型行星的一种。以太阳系而言,小行星属于太阳系小天体,和行星一样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广义的小行星大小介于流星体和矮行星之间,直径可从数米至1,000公里不等,包括在这个尺寸下太阳系里非彗星的所有小天体。但大部分的小行星都分布于内太阳系,加上外太阳系小天体的物理特性和内太阳系小天体有所差异,因此“小行星”一词更常被用于专指内太阳系非彗星的小天体。
小行星中心是负责搜集微型行星观测资料的官方组织,计算它们的轨道,并通过发布相关讯息。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主导下,由天文物理中心和哈佛大学天文台辖下的史密松天文台实际运作。
42295 邓丽君 是一个主小行星带微型行星。它由杨光宇于2001年10月23日在其位于本森附近的私人天文台沙漠之鹰天文台发现。它以20世纪台湾著名歌星邓丽君的英文名命名。
小行星25580,又名薛来25580 是一颗主带微型行星。它由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于1999年12月14日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索科洛所发现。它是用分别在2009年和2010年的英特尔国际科技展览会 上和其团队赢取了第一名和第二名,原就读于成都国际学校的薛来的名字命名的。薛来于2011年还参加了欧盟青年科学家竞赛,并会继续参与英特尔国际科技展览会,并角逐ISEF计算机科技分类的第一名。
小行星1065也称亚孟森星,是一颗环绕太阳运行的微型行星。最初它被命名为1926 PD,它的现名是为了纪念罗尔德·亚孟森。亚孟森星的直径为30公里。
太空探测器探测过的微型行星与彗星列表列出太空探测器探测过的所有微型行星和彗星。
约翰·布劳顿是澳大利亚业余天文学家和艺术家。 他是发现微型行星数量最多的探测者之一,小行星中心认定他在1997年至2008年间发现了1000多个小行星。他的观测工作是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芦苇溪天文台完成的。
小行星中心是负责搜集微型行星观测资料的官方组织,计算它们的轨道,并通过发布相关讯息。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主导下,由天文物理中心和哈佛大学天文台辖下的史密松天文台实际运作。
小行星中心是负责搜集微型行星观测资料的官方组织,计算它们的轨道,并通过发布相关讯息。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主导下,由天文物理中心和哈佛大学天文台辖下的史密松天文台实际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