贌社 编辑
贌社系之一种,为台湾荷兰统治时期1644年开始实行的村社承包制度,将辖下台湾原住民村社的交易权公开招标,商人得标后即可独占村社的所有交易。“贌”应为的台湾话音译。得标的承包商以衣料、盐、铁锅及各种杂物,和原住民交易鹿皮、鹿肉,再转卖鹿制品以赚取利润。此制度至台湾清治时期仍延续实施,不过取消了竞标,改采社饷的方式对原住民征税,由承包商至村社交易所得的部分利润,做为社饷缴纳给官府。直到1737年乾隆帝进行税制改革,此一制度才逐渐消失。
1
相关
崩山社群,或称蓬山社群,在台湾荷兰统治时期指崩山邻近道卡斯族村社,台湾清治时期时又被称为崩山八社或蓬山八社,是台湾平埔族群道卡斯族在台中大甲溪流域和苗栗县沿海一带社群,因作为贌社单位而被合称。番俗六考所提到的崩山八社中包含通霄社、猫盂社、苑里社、房里社、南日社、双寮社和崩山社分出的大甲西社和大甲东社。
崩山社群,或称蓬山社群,在台湾荷兰统治时期指崩山邻近道卡斯族村社,台湾清治时期时又被称为崩山八社或蓬山八社,是台湾平埔族群道卡斯族在台中大甲溪流域和苗栗县沿海一带社群,因作为贌社单位而被合称。番俗六考所提到的崩山八社中包含通霄社、猫盂社、苑里社、房里社、南日社、双寮社和崩山社分出的大甲西社和大甲东社。
崩山社群,或称蓬山社群,在台湾荷兰统治时期指崩山邻近道卡斯族村社,台湾清治时期时又被称为崩山八社或蓬山八社,是台湾平埔族群道卡斯族在台中大甲溪流域和苗栗县沿海一带社群,因作为贌社单位而被合称。番俗六考所提到的崩山八社中包含通霄社、猫盂社、苑里社、房里社、南日社、双寮社和崩山社分出的大甲西社和大甲东社。
崩山社群,或称蓬山社群,在台湾荷兰统治时期指崩山邻近道卡斯族村社,台湾清治时期时又被称为崩山八社或蓬山八社,是台湾平埔族群道卡斯族在台中大甲溪流域和苗栗县沿海一带社群,因作为贌社单位而被合称。番俗六考所提到的崩山八社中包含通霄社、猫盂社、苑里社、房里社、南日社、双寮社和崩山社分出的大甲西社和大甲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