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漏学 编辑
三学或三无漏学,佛教术语,分别指增上戒学、增上意学或增上心学、增上慧学,简称为尸罗三摩地般若。三无漏学是达到解脱三界生死结䌸烦恼、得到漏尽通的修行之道,是对八正道的总结:八正道中的正语、正业、正命为戒学,正精进、正念、正定为定学,正见、正思维为慧学。
2
相关
七清净,佛教术语,源自觉音《清净道论》,由戒、定、慧三无漏学中细分出来,为修习解脱道至涅槃的七个阶段。在上座部佛教中有很重要地位。
罗,又音译为怛罗、翅怛罗,意译为戒,佛教术语,佛教戒律,为波罗密的一种,也是三无漏学之一。
在印度宗教中,解脱,意即“解放”,是印度宗教的重要神学与哲学概念,指生命个体能够脱离世间生死轮回及其带来的各种苦,印度教、耆那教与佛教皆继承了这个观念,但在理论上有不同的见解。印度教吠檀多派认为达到梵我境界即是解脱。佛教则认为依靠修行转生到天界并不能完全从轮回中解脱,必须依照四圣谛、十二因缘、三无漏学来修行,达到阿罗汉圣果或正等正觉佛陀的两种涅槃方可脱离轮回。具体的方做法有许多种,如印度教讲禅定、瑜伽、诵咒语等,佛教讲诵陀罗尼咒、念佛、禅定等,依各教派传承而定。
罗,又音译为怛罗、翅怛罗,意译为戒,佛教术语,佛教戒律,为波罗密的一种,也是三无漏学之一。
慧,也称为智、智慧,古汉语音译为般若,又译作波若、钵若、般罗若、波罗若、钵肾穰、钵啰枳穰等,佛教术语,意为智慧或洞识,为戒、定、慧三无漏学之一。
《遗教经》,又称作《佛垂般泥洹略说教戒经》,或题为《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共一卷,由后秦龟兹国鸠摩罗什三藏翻译。是佛陀在临涅槃前对弟子的最后教诫,阐述作为佛教根本的三无漏学。其内容,出自于《佛所行赞》的〈大般涅槃品〉、《佛本行经》的〈大灭品〉。
慧,也称为智、智慧,古汉语音译为般若,又译作波若、钵若、般罗若、波罗若、钵肾穰、钵啰枳穰等,佛教术语,意为智慧或洞识,为戒、定、慧三无漏学之一。
观,又译为种种观察、观察、观见、观照、觉察、洞察、觉照,音译为毘钵舍那、毘钵舍那、毘婆舍那、毘婆奢那,是佛教术语,在巴利语上有“特别、超”的意思,而有“观看、见”的意思,在英语通常被翻译为洞察力,意谓以正见来观察、择法,如实地观察诸法自性,洞察存在真实本质,是修行禅那的两种方法之一,也是三无漏学之中的般若学。它通常是指三辨识,即无常、苦、非我这在上座部佛教传统上的诸行三相,是一切存在的三个共同特征,及大乘佛教上的空性和佛性。
恶道,又称三途、三恶道、三恶趣,或恶趣、恶道。指三种不好的有情出生的处所,其中包含欲界六道中畜生道、饿鬼道以及地狱道三种恶道,与天人、人道、阿修罗三善道相对。三恶道是六道之中环境及果报最恶劣的三种生处,皆因有情于往世之中造作不同差别的恶业为因,导致必须往生该处长时节的时间承受种种苦谛;更严重的果报是:三恶道的众生一般而言是不能听闻佛法而修习三无漏学,因而没有机会能出生解脱恶业轮回的智慧。若无往昔熏习佛法的智慧,于未来恶报受尽后的后世之中,仍会因再度造作恶业而又下堕三恶道的可能性仍极大,故称作三恶道。
恶道,又称三途、三恶道、三恶趣,或恶趣、恶道。指三种不好的有情出生的处所,其中包含欲界六道中畜生道、饿鬼道以及地狱道三种恶道,与天人、人道、阿修罗三善道相对。三恶道是六道之中环境及果报最恶劣的三种生处,皆因有情于往世之中造作不同差别的恶业为因,导致必须往生该处长时节的时间承受种种苦谛;更严重的果报是:三恶道的众生一般而言是不能听闻佛法而修习三无漏学,因而没有机会能出生解脱恶业轮回的智慧。若无往昔熏习佛法的智慧,于未来恶报受尽后的后世之中,仍会因再度造作恶业而又下堕三恶道的可能性仍极大,故称作三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