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驻亚东商务委员是根据1890年《中英藏印条约》与1893年《中英藏印续约》英国派驻西藏亚东的外交官员职位。
艾尔弗雷德·沃利斯·保尔,1888年锡金远征军驻锡金政务官,1889年获得印度帝国勋章,1890年《中英藏印条约》第七款规定的委员,1893年《中英藏印续约》的英方代表。
隆吐山战役是1888年英属印度陆军与藏军之间因为锡金、西藏边界纠纷而发生的战争,英国方面称为“锡金远征”,藏人称为“土鼠年战争”,中国大陆称为“第一次英国侵藏战争”。结果英军击溃了驻守争议领土隆吐山的藏军,并占领入藏的交通要道春丕河谷等地,清廷派驻藏大臣升泰赴英属印度与英国签订了《中英藏印条约》和《中英藏印续约》,划定藏锡边界,承认锡金为英国的保护国。
《中英藏印续约》,又称《藏印议订附约》或《中英藏印条款》,是清朝政府与英国根据1890年签订的《中英藏印条约》的规定续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英藏印续约》于1893年12月5日在当时是英国殖民地的印度大吉岭签订。中方代表为参将何长荣,英方代表为政务司艾尔弗雷德·沃利斯·保尔。中文本原存于中华民国外交部,现存于台北外双溪国立故宫博物院保存。
英国侵藏战争发生于1903年12月—1904年9月,清代光绪年间英属印度陆军由锡金入侵西藏的战争。英国的直接目的是建立英属印度与西藏之间的贸易与政治联系,战略目的是防止俄罗斯帝国势力进入西藏,威胁英属印度。光绪十四年,由于英占锡金与西藏的边界纠纷,爆发隆吐山战役,英军击溃驻守争议领土隆吐山的藏军,占领入藏的交通要道春丕河谷等地。战后,清廷派驻藏大臣赴印度与英国签订了《中英藏印条约》和《中英藏印续约》,承认锡金为英国的保护国。
东卡拉山口 ,古名为丈结山口 是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山口连接印度锡金邦和清朝的西藏。卫藏通志里记载:“... 丈结山顶、雅纳山顶,设立鄂博,此内为西藏境,此外为哲孟雄境。”1890年,中英藏印条约第一款只规定:“藏、哲之界,以自布坦交界之支莫挚山起,至廓尔喀边界止,分哲属梯斯塔及近山南流诸小河,藏属莫竹及近山北流诸小河,分水流之一带山顶为界。”即中国西藏与英属锡金以流入锡金梯斯塔河及其支流的水流和流入西藏莫竹河及向北流入其他西藏境内河流的水流间的分水岭为边界。这段边界线起自与不丹交界的吉姆马珍山,并沿上述分水岭行至与尼泊尔边界。
所以边界线由原本的丈结山顶 ,向北改为流入梯斯塔河北面的分水岭。
隆吐山战役是1888年英属印度陆军与藏军之间因为锡金、西藏边界纠纷而发生的战争,英国方面称为“锡金远征”,藏人称为“土鼠年战争”,中国大陆称为“第一次英国侵藏战争”。结果英军击溃了驻守争议领土隆吐山的藏军,并占领入藏的交通要道春丕河谷等地,清廷派驻藏大臣升泰赴英属印度与英国签订了《中英藏印条约》和《中英藏印续约》,划定藏锡边界,承认锡金为英国的保护国。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与英国签订的有关西藏事务的条约,为此前《中英藏印条约》等条约的改订条约。《中英续订藏印条约》于1906年4月27日在中国首都北京签订,7月23日在英国伦敦交换批准。条约本原存于中华民国外交部,现存于台北外双溪国立故宫博物院保存。
英国侵藏战争发生于1903年12月—1904年9月,清代光绪年间英属印度陆军由锡金入侵西藏的战争。英国的直接目的是建立英属印度与西藏之间的贸易与政治联系,战略目的是防止俄罗斯帝国势力进入西藏,威胁英属印度。光绪十四年,由于英占锡金与西藏的边界纠纷,爆发隆吐山战役,英军击溃驻守争议领土隆吐山的藏军,占领入藏的交通要道春丕河谷等地。战后,清廷派驻藏大臣赴印度与英国签订了《中英藏印条约》和《中英藏印续约》,承认锡金为英国的保护国。
英国侵藏战争发生于1903年12月—1904年9月,清代光绪年间英属印度陆军由锡金入侵西藏的战争。英国的直接目的是建立英属印度与西藏之间的贸易与政治联系,战略目的是防止俄罗斯帝国势力进入西藏,威胁英属印度。光绪十四年,由于英占锡金与西藏的边界纠纷,爆发隆吐山战役,英军击溃驻守争议领土隆吐山的藏军,占领入藏的交通要道春丕河谷等地。战后,清廷派驻藏大臣赴印度与英国签订了《中英藏印条约》和《中英藏印续约》,承认锡金为英国的保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