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北路协 编辑
台湾北路协设置于1733年,前身为台湾北路营,是台湾清治时期,掌管台湾台湾府城以北的军事机构。北路协隶属台湾镇管辖,官署设于彰化市,而主官为副将。因为清治初期,台湾于台湾府城以北,大多为平埔族势力范围之未开垦荒地,因为台湾北路协除了是台湾台南以北的最高军事单位,也象征了汉人开垦的势力范围拓展。
8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郭宏基为中国清朝武官官员。郭宏基于1752年奉旨接替马龙图,于台湾地区担任台湾北路协副将。而隶属台湾镇之下的此官职是台湾清治时期中的这阶段,台南以北之台湾中南部及北部的驻地最高武官将领。
大墩乌日庄之役,戴潮春事件系列战役之一,发生于台湾清治时期同治元年农历三月初九日至十七日,淡水抚民同知秋曰觐与台湾北路协副将林得成率兵勇攻打在中区一带作乱的戴潮春以及其天地会从众,原助阵清军的林日成团练叛变,导致官兵溃败,秋曰觐阵亡、林得成则沦为俘虏。
福兰泰为中国清朝武官官员,本籍满洲。福兰泰于1788年奉旨接替陈邦光,于台湾地区担任台湾北路协副将。而隶属台湾镇之下的此官职是台湾清治时期中的这阶段,台南以北之台湾中南部及北部的驻地最高武官将领。1791年,他因诬拿平民,被降级调离台湾。
林天洛为中国清朝武官官员。林天洛于1787年奉旨接替蔡攀龙,于台湾地区担任台湾北路协副将。而隶属台湾镇之下的此官职是台湾清治时期中的这阶段,台南以北之台湾中南部及北部的驻地最高武官将领。
鲁安邦为中国清朝武官官员,本籍。鲁安邦于1789年以台湾南部营参将身份,奉旨代理福兰泰,于台湾地区担任台湾北路协副将。福兰泰述职完毕后,即卸任。
台湾镇,又称福建台湾镇,初设于1684年,为台湾清朝时期的台湾清朝统治区最高军事单位,官署位于台湾府城镇北坊。主官是台湾镇总兵。台湾镇总兵受台湾道加兵备衔及福建台湾巡抚节制,初期统辖镇标中营,兼辖台湾北路协、台湾水师协、台湾城守营与台湾南路营等营。依照1728年《台湾府疆域图》所示,澎湖水师营2,017名、台湾水师营2,532名、台湾镇本部连同标中营2,633名、北路营898名和南路营898名,驻台官兵合计8,978名。1733年,澎湖水师营改制为澎湖水师协,其后又略有增减。而一般而言,掌管兵力约于10,000名至15,000名之间。兵力分配方式,约如乾隆年间奏章所奏:“台湾澎湖水陆兵丁12,176名。除水师兵4,163名外,南北两路共兵8,003名。”
吴大瑞为中国清朝武官官员。吴大瑞于1795年以守备官职奉旨接替先前阵亡的张无咎,于台湾地区担任台湾北路协副将。而隶属台湾镇之下的此官职是台湾清治时期中的这阶段,台南以北之台湾中南部及北部的驻地最高武官将领。
隋光德,中国清朝武官官员。隋光德于1782年奉旨接替王介福,于台湾地区担任台湾北路协副将。而隶属台湾镇之下的此官职是台湾清治时期中的这阶段,台南以北之台湾中南部及北部的驻地最高武官将领。1783年,他因漳泉分类械斗案被革职论罪。
杨普为中国清朝武官官员,本籍汉军正白旗。杨普于1755年奉旨接替郭宏基,于台湾地区担任台湾北路协副将。而隶属台湾镇之下的此官职是台湾清治时期中的这阶段,台南以北之台湾中南部及北部的驻地最高武官将领。
马龙图为中国清朝武官官员,本籍广东。于1748年奉旨调任前往台湾担任台湾北路协副将。同年,他接任朱光正担任台湾镇总兵,后来并辗转连任三任。是台湾清治时期此期间,受台湾道制约的台湾地区最高军事首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