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语文 编辑
台文,或称为台语白话文、台湾话文、台语文,是一种符合并融合台语语法、本身词汇以及外来词书写系统,主要流行于台湾福建广东一带、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传统的台文型式是由汉字行文所组成的;随着传教士来到东亚,为了传教需要另外发展出一套以罗马字为书写文字的白话字。两者皆为今日台文书写上的优势系统,甚至以两者一同行文而产生了汉罗混写的书写模式。由于母语文教育的缺乏,使用台语的台湾人有九成以上是台文文盲或半文盲且不自知;因此,台湾人报章媒体以及互联网上经常以华文音义相近的字词来书写母语,导致许多错别字的产生。
1
相关
台湾笑话集》,又名《对译台湾笑话集》,收录了五十则台湾日治时期的台语文笑话,1915年出版,作者为川合真永。笑话集内容均与台湾人的日常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相关;排版上,上半部为台闽汉字加注台湾语假名以表记其发音,而下半部为日文翻译,以此上下对译的方式编辑。本书不仅是一册笑话集,更保留了不少当时的台语通用语、流行语及其汉字的表记模式。
台闽汉字是指书写台语文所使用的汉字,亦被称做台湾字、台语汉字、闽南语汉字、台闽字、闽台字、闽南字、汉台字等。台闽汉字主要流通于广义闽南语的通行区,福建、广东、海南、台湾以及东南亚诸国的汉族闽南民系分布区。然而,于闽南语的分布地区,相较英国统治下的香港可以自由发展粤语白话文,闽南语的母语教育并不普及或尚处萌芽期,因此使用者经常以现代标准汉语的假借字来代替书写,造成一般大众误认为“闽南语没有文字”。
连横,幼名允斌,谱名重送,小字神送,表字天纵、一字雅堂,号武公、慕陶、剑花,斋名剑花室。清末福建省台湾府台湾县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台湾日治时期的诗人、台语文学家、台湾历史学家。1920年,著作《台湾通史》完成并出版,是台湾人第一部冠以“台湾通史”名称的版本。另著有《台湾语典》、《台湾诗乘》、《剑花室诗集》等。
歌仔册文字为用于记述歌仔册的汉字。由于歌仔是以闽南语为创作语言的一种民间短谣,因此其文词即是台语文,而歌仔册文字则是台闽字发展上的重要源头之一。
台湾文学长期因为政治、地缘因素,早期经常被视为边陲文学或中国文学的支流,在发展上即受到相当大的压抑。尤其在外来统治者的广义殖民下,纷杂书写系统使台湾文学呈现无法连贯的窘境。不过相对的,从南岛语系的台湾原住民的口传文学、古典汉文、华语白话文、日文、台语文和客语白话文的复杂情况及断层也丰富了台湾文学的面相。
〈台湾闽南语按呢写〉是台湾教育部电子报对台湾闽南语推荐用字选用的解析专栏,旨在教导台湾人书写台语文的正确模式与官方规范。每一期电子报专栏针对数个台语的选用字或词进行解释与举例;另外,亦针对民众对选用之字词的建议进行解释,说明为何教育部的推荐用字不选用这些民众建议的辞汇。电子报每期公布之台湾闽南语按呢写文档皆于网络上开放给学生与相关社会人士进行学习与研究使用。
吴朋奉,台湾男演员,以流利的台语纵横影剧圈,多演出乡土人物,奖项等。曾拿下金钟奖、金马奖及台北电影节奖项而被称为“三金影帝”。在演员生涯之外,吴朋奉同时是台语文及社会议题的倡议者,他曾在北影颁奖时公开为反核倡议,更参与美丽湾渡假村争议、国光石化开发案等连署。2020年5月25日,吴朋奉因脑中风引发心肌梗塞逝世,享年55岁。
《台湾笑话集》,又名《对译台湾笑话集》,收录了五十则台湾日治时期的台语文笑话,1915年出版,作者为川合真永。笑话集内容均与台湾人的日常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相关;排版上,上半部为台闽汉字加注台湾语假名以表记其发音,而下半部为日文翻译,以此上下对译的方式编辑。本书不仅是一册笑话集,更保留了不少当时的台语通用语、流行语及其汉字的表记模式。
林央敏,,台湾嘉义县太保市人,知名诗人。毕业于国立嘉义大学、辅仁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任国小教师、台语文推展协会会长、静宜大学中文系兼任讲师。台语文理论的建构者,也是倡导台湾民族运动的推动者。
林文平,台语文学家。自幼生长于六龟区,曾担任台语杂志《掖种》主编,现任教职。擅长以台语文创作新诗与散文;曾大量发表台湾地志诗,作品呈现强烈的历史人文关怀,颇获回响。近期着力于台语二行诗创作,著作有台语有声诗集《黑松汽水》、《时间个芳味》、《用美浓写的一首诗》及《诗--北纬23°&东经121°》,编有《台湾歇后语典》。荣获海翁文学奖、教育部文艺创作奖新诗首奖、教育部闽客文学奖、教育部推展母语杰出贡献奖等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