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 编辑
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东汉士大夫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科学家发明家及文学家,官至太史令侍中尚书。张衡一生成就不凡,曾制作以水力推动的浑天仪、发明能够探测震源方向的地动仪和指南车、发现日食月食的原因、绘制记录2,500颗星体的星图、计算圆周率准确至小数点后一个位、解释和确立浑天说的宇宙论;在文学方面,他创作了《二京赋》及《归田赋》等辞赋名篇,拓展了汉赋的文体与题材,被列为“汉赋四大家”之一。他开创了七言古诗的诗歌体裁,对中华文化有巨大贡献。
9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归田赋是一首赋,由中国汉朝官员、发明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张衡所作。张衡的《https://zh.wikisource.org/wiki/归田赋|s:归田赋》是田园诗的开创之作,有助于激发人们对各种形式的以自然为主题而不聚焦于人类和人类思想的诗歌的热情,有些类似山水诗;但田园诗中,自然聚焦于家庭表现,致敬于园林中的自然表象如在后花园所找到的和在乡村种植的那样。《归田赋》也引发了中国古典诗歌包括自然对抗社会的传统主题。
鲍德,东汉上党屯留人。太尉鲍昱之子。鲍德担任南阳太守时,全国各地普遍荒灾,只有南阳丰收,因而鲍德被当地人民称为“神父”。南阳的郡学荒废了很久,鲍德于是装修学舍,备好祭祀时需要的俎豆和黻冕。鲍德又举办宴会招待国老和儒生。当时张衡也在鲍德手下担任主簿。鲍德在职九年后,担任大司农,并在任内去世。崔瑗和张衡在鲍德去世后写诔纪念。
张衡矿,亦称方锌铜矿,是主要由铜、锌组成的天然矿物,并含有微量的铁、铝、铬、镍。首次发现于亳县陨石。该陨石在1977年10月20日下午2时30分坠落于安徽亳县张沃公社吝子门大队。鉴定后发现新矿物,为纪念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而命名张衡矿。1985年12月8日经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和矿物命名委员会投票通过,批准为新矿物。
两都赋,东汉班固作品,分《西都赋》、《东都赋》两篇。两都指的是东汉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此赋由假想人物描述两都繁华,歌颂汉国势,为汉赋中的精品。影响到后来张衡的《二京赋》和左思的《三都赋》。
张堪,字君游,南阳郡宛县人,东汉蜀郡太守、张衡祖父。
张衡环形山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球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其名称取自中国东汉天文学家、科学家张衡,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瑞轮蓂荚,是汉代张衡为制作浑象而发明的天文装置。据明朝末年程登吉所撰写的《幼学琼林.卷四.花木类》解释,“瑞轮蓂荚”的“蓂荚”是一种帝尧时期的植物。它生长在帝尧殿前土阶三尺下面。每逢一个月的初一,便会天天生出一片叶子。逢十五,就会每天掉落一片叶子,依此循环不息地进行。瑞轮蓂荚的运作正好与这种传说植物的生态一样。
高平子,原名高均,字君平,号平子,别号在园,男,江苏金山县人,中国天文学家,近代中国天文学开拓者。因钦佩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故自号平子。
浑天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同盖天说和宣夜说并称为“论天三家”。浑天说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之后经过不断的发展和补充,逐渐完善。直至唐朝时亦有方炯著浑天赋驳斥宣夜说与盖天说。东汉的天文学家张衡对浑天说有很大贡献,他在《浑天仪注》中指出天是一个圆球,而不是盖天说中的半圆,地球在天之中类似于鸡蛋黄在鸡蛋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