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尼 编辑
比丘尼,又译为苾刍尼,旧译除馑女,有“怖魔、乞士、净命、净持戒、破恶”之多种含意,汉语称尼师、师太、女尼、尼僧,比丘尼则是指受过具足戒佛教女性出家僧侣。“尼”在梵语中是女性词尾,比丘与比丘尼合称出家二众。
2
相关
具足戒,指佛教信众在出家加入僧团成为出家众后,成为比丘或比丘尼时所应接受与遵行的佛教戒律,也就是指波罗提木叉。发誓遵守波罗提木叉,是成为僧团成员的先决条件。一般的在家众居士,可以依照自己的环境与自我期待,选择遵守或不遵守某些戒律;但是成为出家众,就必须要遵守完整的波罗提木叉,故称为“具足”。接受具足戒之后,正式成为僧团成员,才能被称为比丘或比丘尼
涅槃,佛教术语,合文作,又译为泥洹、涅槃那、涅盘那、泥盘那、昵缚男,意译为熄灭、灭、灭度、寂灭、无为、解脱、自在、安乐、不生不灭等,新译作般涅槃,又译为般泥洹、波利昵缚男、入灭、入灭度、圆寂。佛教教义认为涅槃是将世间所有一切法的自体性都灭尽的状态,所以涅槃中永远没有生命中的种种烦恼、痛苦,上座部佛教的见解是从此不再受后有,也就是不再有下一世的六道轮回。这个术语最早源自于古印度婆罗门教,当时众说纷纭。佛教认为外道无法实证何谓涅槃,在无佛教的时代只有佛和辟支佛可以亲证涅槃。释迦牟尼菩萨降生后,出家成佛转法轮,教导弟子佛法,才开始有声闻圣弟子四果阿罗汉实证涅槃。佛陀和阿罗汉舍寿后,会取证无余涅槃界,进入不生不灭状态,也称为涅槃,一般更常用般涅槃表达,意思是肉身死亡后,进入不生不灭的涅槃状态。时至今日,当有佛教上师、沙门、比丘、比丘尼等修行者过世时,许多人会尊称他们涅槃了。大乘见地是佛菩萨能在涅槃中同时度众生,佛菩萨的涅槃叫“无住涅槃”。
释证严,俗名王锦云,法名证严,字慧璋,出家前自号静思,生于台湾台中州大甲郡清水街,台湾佛教比丘尼,慈济的创办者,其信徒多称其为证严上人或师公上人。自行剃度,1963年于印顺导师门下出家,后返回花莲县秀林乡佳民村的普明寺苦修。
成月公主于唐太宗贞观二十年出生,根据李浩《新见唐代吐谷浑公主墓志的初步整理研究》推测,成月公主的母亲是唐朝的公主弘化公主。成月公主的父亲诺曷钵在贞观十年被唐太宗册封为吐谷浑可汗。贞观十七年弘化公主下嫁给诺曷钵。成月公主幼时即入唐代长安的兴圣尼寺修习,出家为比丘尼。唐高宗总章元年四月初七日成月公主于兴圣寺去世,时年二十三岁。同年十一月廿二日,葬于明堂县少陵原。其墓志出土于陕西西安,现藏于夏州丝绸之路博物馆。
摩登伽女是释迦牟尼的弟子,摩登伽的女儿,名为本性,旃荼罗出身,后来加入佛教僧团比丘尼众,因修行证阿罗汉果。
刘蓝溪,台湾出家比丘尼。原为歌手与电影演员,1991年7月出家,法号“道融”。
出家众,即出家僧伽、僧团、出家人,是佛教僧伽中,经过出家仪式,放弃原本世俗生活与家庭,发誓愿遵守佛教戒律者的合称。出家众以比丘及比丘尼为核心。僧伽包含了出家众和在家众二者;在一般用语中,若不做特定分别时,僧伽通常用来指出家众。
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又被称为瞿昙弥、大爱道,为佛教僧团中的第一位比丘尼
泰和八年,范氏与后宫承御贾氏都有孕,章宗病重,属意把皇位让给叔叔卫王完颜永济。不久章宗驾崩,遗诏由完颜永济即位,并表示贾氏与范氏有孕,若其中有人生下男孩,就立为皇储;如果都是男的,则选适当的继承。章宗才过世三天,宣称有孕的范氏便动了胎气流产,于是完颜匡便找到理由献计向完颜永济邀功。大安元年二月,完颜永济下诏表示承御范氏之子早已流产。范氏自愿在章宗神御前削发为比丘尼,并祈求章宗显灵保祐贾氏安产。四月,完颜永济下诏称元妃李师儿与其母王盻儿、太监李新喜合谋,命令贾氏诈称有孕。完颜永济赐李元妃自尽,承御贾氏也被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