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心理学 编辑
行为主义又称为行为论,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利坚合众国心理学流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以被观察和直接测量的行为,反对研究没有科学根据的意识。其主要特色为以系统方法理解人类和动物行为,并假设所有行为的产生皆是由环境中的刺激所产生的反应,或是个体的生命史中所形塑而成的结果;特别个体在环境及生命史中所受到的惩罚、激励、刺激与行为结果所造成的强化。 因此,虽然行为主义者通常接受遗传因子是决定行为的重要因素,但他们主要仍较重视环境因素所带来的影响。许多行为主义者认为自由意志只是一种幻觉,并认为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由先天和后天环境所决定,也就是先天遗传基因加上后天环境所产生的结果,由人类所经历过的联想或者增强所造成。
6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神经心理学一词于1929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E.G.Boring根据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K.S.Lashley的研究提出,是近30年新发展的心理学领域,与神经生理学、神经化学及临床心理学有密切关系。神经心理学主要研究脑的结构功能,以解剖、生理、生化的角度研究脑组织与言语、思维、智力、行为等心理现象的关系。
郭任远,广东潮阳人。中国心理学奠基人,被认为是“超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者。曾任复旦大学代校长,浙江大学校长。
社会交换理论是在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的著作中诞生的,同冲突理论一样,交换理论也是作为对功能主义的反驳而发展起来的。交换学说的主要思想可以追溯很远,它熔合了18世纪的功利主义的经济学、19世纪的功能主义人类学及20世纪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社会交换理论是在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的著作中诞生的,同冲突理论一样,交换理论也是作为对功能主义的反驳而发展起来的。交换学说的主要思想可以追溯很远,它熔合了18世纪的功利主义的经济学、19世纪的功能主义人类学及20世纪的行为主义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