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识,佛教术语,指人的意识心智、生命力、理智、分别能力,为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之一。在早期佛经,经常与混用,意义接近,但因为用法不同,实际的内涵又有所不同。其主要是用来作为指区别对象的认知能力。
3
相关
意,音译为末那,佛教术语,意指意识、意志、心灵。在早期佛教经典中,经常与心、一同出现,被当成是同义词。但是它们三者之间又有一些不同。意较常被用来指人类思考、理智的功能,执行想的功能,是六处、六根与六识之一。
唯识四分,佛教术语,瑜伽行唯识学派护法学系的理论,是指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四种的作用。
有情的识总共有八个,称为八识心王。分是功能差别分限的意思,识的四分即是指诸识四种作用。
十二因缘也称十二缘起支、十二有支,佛教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是释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此十二缘起支分别是:1.无明、2.行、3.、4.名色、5.六处、6.触、7.受、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它们都是缘生法,都是无常的,它们之间是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缘起关联。十二因缘因果相续而无间断,使人流转于生死轮回大海,而不能得以出离。佛陀、辟支佛、阿罗汉,都依“四圣谛”三转十二行,觉悟十二因缘而了知生死轮回真相,达到究竟解脱。
心,音译质多,意指人的思想、心灵、心智、辨别能力。在早期佛教中,因为意义相近,它经常与、意混用,被当成同义词。但是,它们三者之间,又有一些区别。
心所,又称心所法、心所有法、心数、心数法,佛教术语,意指心的所缘、所有,与心相应俱起的法。当心在运作时,会与心识同时发生的各种名皆可称为心所。它的功用是作为心的助伴,支持心的运作。
六根,佛教用语,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个根,为二十二根之一。有些佛教部派认为意没有实体,不立为根,去除意根,将其余眼、耳、鼻、舌、身五者,合称五根。
六根,佛教用语,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个根,为二十二根之一。有些佛教部派认为意没有实体,不立为根,去除意根,将其余眼、耳、鼻、舌、身五者,合称五根。
六识,佛教术语,的分类法之一,为六种感官认知的功能,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及意识六者的合称,六识的集合称为六识身,形成六识界。与六根、六尘,合称为十八界。
六识,佛教术语,的分类法之一,为六种感官认知的功能,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及意识六者的合称,六识的集合称为六识身,形成六识界。与六根、六尘,合称为十八界。
十二因缘也称十二缘起支、十二有支,佛教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是释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此十二缘起支分别是:1.无明、2.行、3.、4.名色、5.六处、6.触、7.受、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它们都是缘生法,都是无常的,它们之间是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缘起关联。十二因缘因果相续而无间断,使人流转于生死轮回大海,而不能得以出离。佛陀、辟支佛、阿罗汉,都依“四圣谛”三转十二行,觉悟十二因缘而了知生死轮回真相,达到究竟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