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通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人,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姜齐的政治家,哲学家,与乐毅齐名,周穆王的后代。管仲虽然仅是齐国下卿,却被视为中国历史上宰相的典范,任内大兴改革,重视商业。《国语·齐语》、《https://zh.wikisource.org/wiki/史记/卷062|s:史记/卷062》、《管子》、《左传》等都载有他的生活传记,《论语》中也有几处关于孔子对他的评论,北宋苏洵的《管仲论》也对管仲做出了分析和批判。
《诸子集成》是一部辑录了先秦诸子和汉朝曹魏六朝诸家作品的集书。搜录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杂家等七家著作共三十一种。《诸子集成》共八册,分上下两部,上部一至六册是先秦诸子,下部七八册是汉魏六朝诸家。《诸子集成》最初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1954年中华书局出版订正本。
乐毅,燕国著名军事家,辅佐燕昭王,曾攻下齐国70余城而封昌国君,后获赵国封望诸君。与管仲齐名,是东周战国时期法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杨瑟严,谱名兰玉,名尧天,表字舜年,号瑟严居士、瑟岩居士,庵号圣严堂、哂拈斋。清代康雍乾时代著名讼师,崇明岛人,康熙四十八年秀才,熟读四书五经,唯科举失意,乡试不第,未举孝廉。为三餐考量,只好作讼师以糊口,与谢方樽、冯执中、诸福宝合称江南四大讼师。《太仓州志》、《崇明县志》中均载,杨“才识过人”,与谢方樽的形象不同,瑟严不甚贪财。著有《业镜火珠》、《法家明鉴》等书。
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是目前史料记载世界最早的官办高等学术机构,始建于战国时期的田齐桓公。稷下位于齐国国都临淄稷门附近。齐宣王之时,在稷下扩置学宫,招致天下名士: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兵家、农家、阴阳家等百家之学,会集于此,自由讲学、著书论辩。
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华夏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之总称。诸子是指中国先秦时期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列子、孙子、申子、韩非子、鬼谷子、告子等学术思想代表人物。春秋时期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阴阳家、墨子等不同学术流派,而至战国时代中期,百家争鸣,众多学说纷呈,丰富多彩,为中华文化奠定了深厚基础。
商鞅,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政治家、统帅,法家法派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于商县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变法是法家思想家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于公元前356年在秦国实施的政治改革。该制度分两次进行,首次始于公元前356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47年。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国强兵,奠定秦国在战国七雄的雄厚实力,对秦国的崛起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是秦始皇管理秦国的基础。
新法家是晚清、中华民国以来在当代背景下产生出来的基于当今现代性的法家思想学术流派。代表人物有章太炎、梁启超、沈家本、陈启天、翟玉忠、陆寿筠等等。新法家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包括从法家思想出发而发生的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律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等领域的思想学说。
《长短经》,又称《反经》,唐代人赵蕤所著杂糅儒家、道家、兵家、法家、杂家、阴阳家等诸家思想之书,论述霸王之术和官场秘诀,深刻而犀利。该书历史事件从上古黄帝时期到唐朝前期,总结了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权谋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