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 编辑
居士是汉语中对修行人的一类称谓,中华古称居家不出仕之士,后为道教佛教儒家所用,泛指居家修行之士。
最初源自道家居家修行道士的简称:如正一斋醮道士称散居道士;有的道士娶有妻室,又称火居道士,俗称连家道;皆简称居士
后世汉传佛教引入此概念,称在家众分为两众,男称优婆塞,女称优婆夷
再有宋儒理学和明儒心学等形成过程中,多吸收了道家易理概念本体论思想,顺带也引入了居士概念,流行于诸儒士互称或自称。
2
相关
具足戒,指佛教信众在出家加入僧团成为出家众后,成为比丘或比丘尼时所应接受与遵行的佛教戒律,也就是指波罗提木叉。发誓遵守波罗提木叉,是成为僧团成员的先决条件。一般的在家众居士,可以依照自己的环境与自我期待,选择遵守或不遵守某些戒律;但是成为出家众,就必须要遵守完整的波罗提木叉,故称为“具足”。接受具足戒之后,正式成为僧团成员,才能被称为比丘或比丘尼。
傅大士,原名翕,字玄风,自号善慧大士,婺州义乌县人,南北朝梁武帝时人,著名的佛教居士,与达摩、宝志禅师合称梁代三大士。《续高僧传》称傅弘,又称善慧大士、鱼行大士、双林大士、东阳大士、乌伤居士。
居士是汉语中对修行人的一类称谓,中华古称居家不出仕之士,后为道教、佛教、儒家所用,泛指居家修行之士。
最初源自道家居家修行道士的简称:如正一斋醮道士称散居道士;有的道士娶有妻室,又称火居道士,俗称连家道;皆简称居士
后世汉传佛教引入此概念,称在家众分为两众,男称优婆塞,女称优婆夷。
再有宋儒理学和明儒心学等形成过程中,多吸收了道家易理概念与本体论思想,顺带也引入了居士概念,流行于诸儒士互称或自称。
在佛教中,在家众,又称在家僧伽、居士、信士、善男信女等,一般以“居士”统称,指过着世俗家庭生活且自营生计的佛教徒,相对词为以僧侣为主的出家众。在家众依性别,又分男在家众优婆塞与女在家众优婆夷。如以佛教受戒仪式来分别,皈依佛教且受持皈依五戒的非僧侣佛教徒才称在家众;不过,近现代后,受菩萨戒居士、或完全没有受戒佛教徒、甚至包含信仰佛教的多教徒,也亦都可称为在家众,而受戒者也可冠以“持戒”二字,如“持戒优婆塞”义为受三皈五戒之男在家众。
优婆夷,又译优婆私柯、优婆斯、优波赐迦、邬婆斯迦、邬波斯迦、优波赐迦,中译为女居士、居士女、清净女、清信女、近善女、近事女、近宿女、信女等,即亲近三宝、接受皈依、施行善法的在家女子,为在家二众、四众,或七众之一。如能受持五戒,称持戒优婆夷。对应的男性为优婆塞,四众或七众之一,又可称为居士
优婆塞,又译乌婆塞、伊蒲塞、优婆婆柯、邬波索迦,意译清信士、近事男、近善男、善宿男、善男、信男、信士,指业已皈依佛法僧三宝在家男性佛教信徒,如能遵守在家五戒,称持戒优婆塞,为四众或七众之一。对应的女性称为优婆夷。在东亚文化圈常称为居士
优婆夷,又译优婆私柯、优婆斯、优波赐迦、邬婆斯迦、邬波斯迦、优波赐迦,中译为女居士、居士女、清净女、清信女、近善女、近事女、近宿女、信女等,即亲近三宝、接受皈依、施行善法的在家女子,为在家二众、四众,或七众之一。如能受持五戒,称持戒优婆夷。对应的男性为优婆塞,四众或七众之一,又可称为居士
汤芗铭,字铸新,湖北省黄州府蕲水县南凉人。清朝海军军官、中华民国时期军事将领及政治家、佛经翻译家。佛教居士
居士佛教,又称为在家佛教,是一种提倡在家修行的佛教修行方式与思想,中文信徒称之为居士、女居士,统称在家众,而梵文则称之为优婆塞与优婆夷。